0  380692  380700  380706  380710  380716  380718  380722  380728  380730  380736  380742  380746  380748  380752  380758  380760  380766  380770  380772  380776  380778  380782  380784  380786  380787  380788  380790  380791  380792  380794  380796  380800  380802  380806  380808  380812  380818  380820  380826  380830  380832  380836  380842  380848  380850  380856  380860  380862  380868  380872  380878  380886  447090 

5.[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如浓度、温度)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答案](1)研究反应物I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 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试题详情

7.(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新课标-化学平衡)(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G)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B、D、A、BD

试题详情

6.(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反应速率)(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质量
/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5.(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化学速率) (8分)“碘钟”实验中,3I+=I3 +2SO42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 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 s-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 (2007年高考江苏卷,化学平衡)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D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试题详情

20.(A)16.7%   (B)0%   (C)80.0%   (D)83.3%   

试题详情

3.(高考理综宁夏卷,化学平衡计算)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

试题详情

2.(高考理综天津卷,6分,化学平衡-合成氨)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试题详情

1.(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试题详情

4.讨论:条件选择SO2(g)+  O2(g) SO3(g);H = -98.3kJ/mol结合SO2接触氧化反应特点,我们应选择怎样的生产条件?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反应速率问题(为了增大速率)
 
 
 
化学平衡问题(为了提高转化率)
 
 
 
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条件
 
 
 

附工业制硫酸流程图:

07年高考试题选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