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首名为《天路》的歌曲,生动地表达了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对青藏铁路开通的喜悦之情。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巩固练习]
4.(A级)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
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 )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A级)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A级)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1. (A级)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因为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
B、我国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平等,消灭了民族差别
C、我国各民族紧密团结,已融为一体
D、我国各民族之间已消除了矛盾
2、能力目标:能运用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
[重点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课前自主学习
|
课堂探究 |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 组成的。除汉族外,有 个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铲除了 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含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 ,依法平等地 。 ②原因: A、我国宪法规定 。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与发展程度之别,绝无 ; C、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 ①含义:在 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 、友好往来、互相合作、 ,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 、 ,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的前提, 是 的保证,是 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因:这是由 决定的,是国家实现 和中华民族 的必然要求。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 、 的。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当前应当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国已经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 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 的责任付诸行动。 |
[自主探究1] 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自主探究2]判断并修改 1、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不存在差别。( ) 2、各民族有大小、强弱、优劣之分,因此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 [合作探究] 1、“十五”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建设117个项目,并给予财政补助379亿元。全国得地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1个,投入资金10.62亿元。在国家一系列优惠西藏政策下,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全国有20多种杂志开辟了藏文版。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这些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2、有人认为,给予少数民族特殊的条件和必要的帮助,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但不符合民族平等的原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
[知识拓展]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民族平等不等于事实上的平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还包括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繁荣。
当前还存在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一是民族分裂活动;二是民族偏见如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课堂巩固练习]
1、知识目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三者关系
6. 读以下资料,判断:
资料一: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河的水源涵养地。现在吕梁山仅存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森林已不复存在。太行山上曾有大片森林,4世纪时一次山洪暴发,竟冲下上百万棵大树,被后赵统治者用于建设宫殿。
资料二: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之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数。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
(1)资料一所述的森林破坏原因是( )
A. 乱砍滥伐 B. 山洪暴发 C. 森林大火 D. 气候干旱
(2)渭水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大量引水灌溉 B. 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C. 森林破坏、蓄水能力降低 D. 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5.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在治理较缓的山坡时可以修筑水平梯田,在较陡的山坡以修筑鱼鳞坑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2)陡坡是否也能修梯田,为什么?
(3)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鼓励当地农民种树种草,称“以粮换草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否与发展粮食生产相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请从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条件几者关系分析发表见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