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0·沈阳模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A B
C D
A.参加亚非会议 B.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C.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D.田中角荣访华
解析 参加亚非会议是1955年,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活动。
答案 A
7.(2009·浙江五校联考)浙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造成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 ( )
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
B.招生制度的改革
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解析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两国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答案 C
6.(2010·青岛模拟)“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恢复)“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可知B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项不正确。C项应该在改革开放后。
答案 B
5.(2009·兴化模拟)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从图片的注释来看,当时中国在外交上是两个拳头同时出击,既反对美帝国主义,又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尚未破裂,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因此A、C、D三项都不能选。
答案 B
4.(2010·烟台模拟)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解析 材料信息中所谓“准则”是指“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
答案 A
3.(2010·佛山模拟)2004年6月25日晚,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提出50周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华君铎在新德里举行盛大招待会。他在致词中说:“50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三国”除中国、印度外,还有 ( )
A.越南 B.朝鲜 C.老挝 D.缅甸
解析 1954年周总理先后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2008·上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解析 1954年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答案 B
1.(2009·广东文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