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上海高考)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完成16-18题。
16.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解析:风能是由空气的流动产生的,而空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开发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与技术。
答案:A
17.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解析:风力越大越有利于风能的利用,内蒙古高原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而我国东部沿海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夏季风的势力较强。
答案:B
18.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析:塔里木盆地虽距冬季风源地较近,但四周为高大山脉,风力小,因而风能资源相对贫乏。
答案:C
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据图回答14-15题。
14.《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解析: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短缺,这是核电厂多分布在该地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B
15.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 ( )
A.重金属 B.冷却水
C.粉尘废渣 D.放射性物质
解析:核电厂排放的冷却水会对沿海水域造成热污染。
答案:B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
答案:D
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
答案:B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
A.山东 B.江西
C.海南 D.甘肃
10.国家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被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工林发展的状况及目标。第9题,根据毛竹、杉木为亚热带主要树种推断出该省为江西省。第10题,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增加木材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是其直接目标。第11题,多种树种搭配,利用不同树种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来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9.B 10.C 11.D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8.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流全年丰富,流量变化小,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多种因素导致雨林被严重破坏。
答案:7.C 8.C
(2009·海南高考)读图,完成4-6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图示区域的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使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4.D 5.B 6.B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为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土流失问题。第1题,由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第2题,坡面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坡度变大,接受降雨的面积减少,侵蚀减弱。第3题,因②位于鱼鳞坑前,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树有利于鱼鳞坑的保护。
答案:1.C 2.D 3.B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7.不同卤素原子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卤素互化物,其通式为:XX′n (n = 1,3,5,7;且非金属性X′>X)。卤素互化物大多为强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卤素互化物中,沸点最低的应是 (写分子式,下同)。
(2)若n = 7,则最可能生成的卤素互化物应为 。
(3)某卤素互化物与水的反应为 ClFn + H2O → HClO3 + Cl2 +O2 + HF,若ClFn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求n的值。
(4)现将23.3gBrCln溶于水,再通入过量SO2,生成HBr、HCl、H2SO4等三种酸,然后向该混合酸溶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结果可生成77.3g沉淀,求n的值。
16.有混合气体A(由NO、H2、CO2组成),通过过量的Na2O2后,变成混合气体B,将B引燃,使其充分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的硝酸溶液(无任何气体剩余)。求混合气体A和B中各气体的体积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