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P+5Cl22PCl5
C.MnO2+4HCl(浓)MnCl2十2H2O+Cl2↑
D.H2+Cl22HCl
3.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2O3+3CO2Fe+3CO2
B.NH4NO3N2O↑十2H2O
C.2NaHCO3Na2CO3+CO2↑十H2O
D.Cu2(OH)2CO32CuO+CO2↑+H2O
2.下列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
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39.(上海2001年高考题地理卷)读右图回答:
(1)图中北纬66°34′处的昼长为 小时。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新加坡(约1°N) B、广州(约23°N)C、悉尼(约33°S) D、北京(约40°N)
(3)图示日期所在的季节,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的河流处于 (洪水期、枯水期);西部的气候特征为
[答案](1)24 (2)B(3)洪水期 高温干旱或炎热干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地球公转意义和气候水文之间的关系能力。北半球夏至,北极圈内为极昼,昼长在66°34′N上是24小时,所给四城离回归线近者正午太阳高度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广州最大,悉尼最小。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处于洪水期。亚热带大陆西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2002年广东、广西、河南卷)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36-38题:
36. 在下面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 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A. 8日14时 B.9日2时 C. 9日20时 D.8日8时
38. 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
A. 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 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答案]36. B 37. D 38. B
解析:由题目所给材料,飞机飞越的是晨昏线上空,且当地为8日19时,可得出该飞机应飞越昏线上空,且当地昼长夜短。①④两图昼短夜长,③图中的晨昏线具体指的是昏线,由此推断②图正确。由②图经线分布可知,该地处在东十一区,当地地方时为飞越晨昏线后6小时,应为地方时8日25时,由此推断西六区的芝加哥区时为8日25时减去17个小时,即8日8?时。 由题、图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A、C项所述现象不可能发生;位于南半球的赞比西河正处在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D项描述错误。
(2008年宁夏文综)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35题。
3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35.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4. A
[解析]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的,所以本题选A。
35. D
[解析]在图示月份中①地昼长最短,②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①②③越来越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③地昼长变化最大。故本题选D。
.(2008年全国文科综合(2))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31-33题。
31.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3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Pa/Pb<1 B.Pa/Pb=0 C.Pa/Pb=1 D. Pa/Pb>l
[答案]31.A 32.D 33.A
解析:上半年(1-6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增长,南半球昼长缩短。春分(3月21日)以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可以判断出①②③位于北半球,且越往北昼长越短;④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与③大致南北对称。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昼夜长短变化为零,从赤道到南北极圈,随纬度增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幅由零增加到24小时。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观察示意图可知Pa<Pb ,
30. D
解析: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
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
2008年文综I)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27-29题
27.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28.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29.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 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30.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答案]27.D
解析: 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地方时为5:30(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5:30)×2=13小时>12时,昼大于夜,当地为夏半年,所以C最符合。BD,5月8月为南半球冬半年;A,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月23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均为12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
28.D
解析:在备考中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夏至和冬至日的昼长。
地方时为2:30(12点之前,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时,昼远大于夜,说明当地纬度高是接近极昼夜的地方,所以D答案符合。
29.A
解析:B9月近秋分(9月23),D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周长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因为两项中时候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