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
SO3(g)
ΔH=-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196.64 kJ B.196.64 kJ C.<196.64 kJ D.>196.64 kJ
7. 已知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1、285.8 kJ·mol-1、890.3 kJ·mol-1、2 800 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1/2O2(g)====CO(g) ΔH=-393.5 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CH4(g)+2O2(g)====2H2O(g)+CO2(g) ΔH=-890.3 kJ·mol-1
D.1/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 400 kJ·mol-1
6. 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
5.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已知:A(g)+B(g)====C(g) ΔH=ΔH1,D(g)+B(g)====E(g) ΔH=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ΔH3,则A和D物质的量之比是( )
A.(ΔH2-ΔH3)∶(ΔH1-ΔH3) B.(ΔH3-ΔH2)∶(ΔH1-ΔH3)
C.(ΔH3-ΔH2)∶(ΔH 3-ΔH 1) D.(ΔH 1-ΔH3)∶(ΔH 3-ΔH1)
3.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 kPa时):S(s)+O2(g)==== SO2(g) ΔH=-297.23 kJ·mol-1,
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297.23 kJ·mol-1
B.S升华是吸热过程
C.S(g)+O2(g) ====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D.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2.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78 kJ·mol-1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 ΔH=-286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 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 )
A.H2O(g) ==H2O(l) ΔH==-44.0 kJ·mol-1
B.2HI(g) ==H2(g)+I2(g) ΔH==+14.9kJ·mol-1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20.(2009年深圳调研)重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
“江南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都可以得分。)
(2)三首诗中江南雨所含的不同感情:
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之心绪茫然。(或:杜牧的江南雨是表达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江南雨寄托的国破家亡的孤独、伤痛之情。戴望舒的江南雨寄托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迷茫之情)
(3)(示例):春雨如多情的少女,柔美中有莫名而又淡淡的伤感;秋雨如半老的徐娘,既有沧桑之感又不失美态。(或者:江南的春雨,如梦,如诗,如歌,如韵!因为江南的雨总是迷离、绵延而富有韵味,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江南的秋雨像一个哀婉弃妇的哭泣。因为秋雨清冷冰凉,感觉到是人的孤独凄凉和伤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