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1595  381603  381609  381613  381619  381621  381625  381631  381633  381639  381645  381649  381651  381655  381661  381663  381669  381673  381675  381679  381681  381685  381687  381689  381690  381691  381693  381694  381695  381697  381699  381703  381705  381709  381711  381715  381721  381723  381729  381733  381735  381739  381745  381751  381753  381759  381763  381765  381771  381775  381781  381789  447090 

2.(★★★★)将例题中的“KOH(aq)”改为:稀H2SO4,其他同例题,试回答前(4)问。

试题详情

1.(★★★)将例题中的惰性电极改为Al电极和Mg电极,并停止通气体,则:

(1)正极反应为:         

(2)负极反应为:         

(3)电极总反应式为: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pH变化为: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变小”)。

试题详情

例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AB两个小球固定在轻质弹簧的两端,开始时AB静止,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在某时刻突然给A球以的初速度,试分析以后AB小球的运动情况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

开始时 ,弹簧被压缩,A减速,B加速,

a、到时,弹簧被压到最短,弹性势能最大,然后弹簧得弹力使B加速,使A减速             

b、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0,系统动能最大  

相当于是弹性碰撞,解得:  ,

c、因为,弹簧要被拉伸,B要减速,A要正向加速,到时,弹簧被拉到最长,弹性势能最大。

d、当弹簧再次回到原长时,由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解得:   ,回到最初的状态。

这种模型两物体之间通过弹簧作用,不受其它外力,满足动量守恒,从能量的观点看,系统的动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并且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变式1、(2004年北京理综)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m1=1.0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m2=3.0kg,以速度v0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若d=0.10m,F=0.60N,v0=0.20 m/s,求:

   (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

   (3)AB间的最小距离.

答案:(1);(2)1.5×10-2J;(3)7.5cm

变式2、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水平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m2的物体B(物体B可视为质点),BA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v向右运动,在A与竖直墙壁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要使B一直不从A上掉下来,v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用m1、m2、Lμ表示)

        答案:若m1m2,则    m1m2 ,则

课堂练习(2006年重庆理综)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βm(β为待定系数).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待定系数β

(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各自的速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

(3)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答案:(1)3;(2),方向水平向左;,方向水平向右;4.5mg,方向竖直向下.(3)当n为奇数时,小球AB在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分别与其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相同;当n为偶数时,小球AB在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分别与其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相同.

试题详情

例2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小球ABA球以的速度与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

从动能损失情况分类,三种情况:

a、弹性碰撞: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解得:       

b、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粘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动量守恒

 

c、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能量损失介于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

这个模型的三种情况在实际的试题中,往往有一下一些关键的语句,如: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撞后粘在一起;A、B两物体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过程没有能量的损失等等。

试题详情

例1  质量为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速度为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如果子弹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子弹没有穿出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最终速度为,在这个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为,子弹相对与地面的位移为,子弹相对与木块的位移为

解:光滑水平面,子弹与木块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                       ②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                  ③

②+③,得到          ④

观察方程④,等式的左边表示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右边表示系统动能的变化,那么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系统内部摩擦力做功(摩擦力与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

这种模型适用条件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或内部运动,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从能量的观点看,系统内部摩擦力做功(摩擦力与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

试题详情

7、作业: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试题详情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试题详情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试题详情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试题详情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