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1660  381668  381674  381678  381684  381686  381690  381696  381698  381704  381710  381714  381716  381720  381726  381728  381734  381738  381740  381744  381746  381750  381752  381754  381755  381756  381758  381759  381760  381762  381764  381768  381770  381774  381776  381780  381786  381788  381794  381798  381800  381804  381810  381816  381818  381824  381828  381830  381836  381840  381846  381854  447090 

1.在原电池工作时,由于     失去电子进入电解溶液,正极附近的阳离子得到电子从溶液中析出,可能会引起溶液PH值的变化。

(1)当负极产生的金属离子结合溶液中的OH时,电极附近的溶液PH值     。当正极O2得电子时结合溶液中的水时,生成OH使溶液中的PH值增大。

(2)电池工作时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必须从总反应式来分析。当电解液中酸被消耗时,溶液PH值增大,当电解质溶液中碱被消耗时,溶液PH值减小。

试题详情

3.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列出正负电电极上的反应物质,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在反应式的左边写出得失电子数,使得失电子     。(得失电子守恒)

(3)使质量守恒。电极反应式书写时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物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该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H2O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且生成物为OH,若电解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反应式中,生成物为H2O。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4)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     。若能写出总反应式,可以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从而写出较难书写的电极方程式。

[例2] (08江苏卷)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2H2O 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解析] 本题是考查常见的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由充电时方程式中的Cd和Ni的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充电时Ni(OH)2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所以电极反应式为:Ni(OH)2-e +OH-===NiOOH+H2O;Cd(OH)2作阴极,Cd(OH)2+2e ===Cd+2OH;充电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Cd作负极,Cd-2e+2OH ===Cd(OH)2,Cd周围的c(OH)下降,OH向负极移动。

[答案]A。

 [方法技巧]: 二次电池首先需要判断什么情况下是原电池,什么情况下是电解池,二次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和放电是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充电是在外接电源条件下发生的非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放电是在无外接电源条件下发生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3原电池PH值的变化和简单计算

试题详情

2.几种常见的电池和新型电池分类及反应原理简介

化学电池分类:

     电池(如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

     电池(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如铅蓄电池)

     电池(如氢氧燃料电池)

(1)一次电池

①碱性锌锰电池 

构成:负极是锌,正极是MnO2,正极是KOH

工作原理:负极 Zn+2OH--2e=Zn(OH)2;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

特点:比能量较高,储存时间较长,可适用于大电流和连续放电。

②钮扣式电池(银锌电池)

锌银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是Ag20,电解质是KOH,总反应方程式:Zn+Ag20=2Ag+ZnO

   特点:此种电池比能量大,电压稳定,储存时间长,适宜小电流连续放电。

③锂电池

   锂电池用金属锂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12)中组成。

   锂电池的主要反应为:负极:8Li-8e-=8Li+ ;正极:3SOC12+8e-=SO32+2S+6Cl-

   总反应式为:8Li+3SOC12=6LiCl+Li2SO3+2S

特点: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压稳定、工作效率高和贮存寿命长的优点。

(2)二次电池

①铅蓄电池:

(1)铅蓄电池放电原理的电极反应

负极:Pb+S042--2e-=PbSO4;   正极:Pb02+4H++S042-+2e-=PbSO4+2H20

总反应式:Pb+PbO2+2H2SO4=2PbS04+2H2O

(2)铅蓄电池充电原理的电极反应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  ;阴极:PbSO4+2e=Pb+SO42

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②镍一镉碱性蓄电池   

构成:放电时镉(Cd)为负极,正极是NiO(OH),电解液是KOH

工作原理:负极:Cd+2OH--2e=Cd(OH)2;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总反应式:

特点: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但一般体积大、废弃电池易污染环境。

(3)燃料电池

①氢氧燃料电池

当用碱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为:

负极:2H2+40H--4e-=4H20;正极:02+2H20+4e-=40H-

总反应:2H2+02=2H2O

②甲烷燃料电池

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

负极:CH4+10OH-8e=CO32+7H2O;正极:2O2+4H2O+8e=8OH

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③CH3OH燃料电池

用导线相连的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CH3OH和O2,则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负极:2CH3OH +16OH-12e=2CO32+12H2O;正极:3O2+6H2O+12e=12OH

总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试题详情

1.实用电池的特点

实用电池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能产生比较稳定而且较高电压的电流;(2)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易于维护;

(3)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4)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较小;

(5)能量转换率    

试题详情

3.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

(1)两极:     的金属(或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非金属导体)。

(2)电解质溶液:电极必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形成闭合回路:电极相互接触或     连接。

特别提醒:原电池形成还有一个隐蔽条件: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1]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能够发生原电池反应的是(    )       

 

 

  [解析] A两个电极相同,所以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C中液体为非电解质乙醇,所以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F不能形成闭合电路,所以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

 [答案]B、D、E。

[规律总结]掌握形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考点2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源

试题详情

2.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

正极:符号“+”,得到电子,发生    

负极:符号“-”,失去电子,发生   

以锌铜电池(电解液H2SO4溶液)为例:

       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失电子     Zn        Cu   得电子

  锌溶解        SO42        铜极不变

 Zn-2e=Zn2+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H++2e=H2

试题详情

1.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电路工作原理:(外电路)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溶液中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    向负极移动,    向正极移动。

试题详情

Qc=[An+a[Bm-b , 这里的反应商也是乘积形式,故称 Qc 为离子积。  Qc > Ksp 时,平衡   ,沉淀   ; Qc < Ksp 时,平衡   ,沉淀   

Qc   Ksp 时,达到平衡。

 [特别提醒]:严格地说,溶度积应以离子活度幂之乘积来表示,但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很小,活度因子趋近于1,故c=a,通常就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例2].溶液中Cl-、I-都为0.010mol/L,慢慢滴入AgCl能否把它们分离。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9.3×10-17

[剖析] 因为Ksp(AgCl)> Ksp(AgI),所以AgI沉淀先产生。

当AgI完全沉淀时,Ag+的浓度为:c(Ag+)= Ksp(AgI)/c(I-)=9.3×10-15,而此时的离子积为:Qc(AgCl)= c(Ag+)c(I-)=9.3×10-15×0.01=9.3×10-13

所以,Qc(AgCl)< Ksp(AgCl),还没有AgCl沉淀产生。

   [答案] 可以把Cl-、I-分离。而当AgCl开始析出时,c(Ag+)和c(I-)的浓度分别为:c(Ag+)= Ksp(AgCl)/c(Cl-)=1.8×10-8/ c(I-)= Ksp(AgI)/c(Ag+)=5.2×10-9

 [点评] 在溶液中存在不同离子,若它们与加入的另一种离子都会产生沉淀,则会有先后产生沉淀的现象,而沉淀的先后产生取决于它们各自的Ksp,越小的越先产生沉淀。分步沉淀常应用于离子的分离。

[规律总结]方程式中的系数为该离子浓度的幂,并非浓度的简单乘积。

试题详情

在水溶液中,Ag+和Cl-作用产生白色的AgCl沉淀,但固态的AgCl并非绝对不溶于水,它仍能微量地溶解成为Ag+和Cl-。在一定条件下,当      的速率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AgCl沉淀与溶液中的Ag+和Cl-之间的平衡表示为

   

平衡时, 即

由于[AgCl(s)]是常数,可并入常数项,得Ksp =[Ag+][Cl-

Ksp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它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对于AaBb型的难溶电解质AaBb (s) aAn+?+  bBm-?    Ksp=[An+a[Bm-b  

上式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    之乘积为一常数。

试题详情

加入    与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反应中,离子趋向于生成       的物质。   (2)沉淀的溶解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种离子,会使平衡向沉淀向   方向移动,沉淀逐渐   。例: Mg(OH)2(s)≒ Mg2+(aq) + OH-(aq)

OH- + H+  H2O      

条件的改变    了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特别提醒]: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

 [例1]己知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固)Ca2++2OH,CaCO3(固) Ca2++CO32。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变废为宝,常常见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写山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S02与CaCO3悬浊液反应                           

     ②S02与Ca(OH)2悬浊液反应                        

(2)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              

 [答案](1)①2SO2+O2+2CaCO3+4H2O=2(CaSO4·H2O)+2CO2

或  2SO2+O2+2CaCO3+4H2O=2(CaSO4·H2O)+2CO2   

    ②2SO2+O2+2Ca(OH)2+2H2O=2(CaSO4·2H2O)或2SO2+O2+2Ca(OH)2=2CaSO4+2H2O      

(2) Ca(OH)2微溶于水,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不利于吸收SO2

[规律总结]根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其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再结合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知识,即可解题。

考点2  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