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1848  381856  381862  381866  381872  381874  381878  381884  381886  381892  381898  381902  381904  381908  381914  381916  381922  381926  381928  381932  381934  381938  381940  381942  381943  381944  381946  381947  381948  381950  381952  381956  381958  381962  381964  381968  381974  381976  381982  381986  381988  381992  381998  382004  382006  382012  382016  382018  382024  382028  382034  382042  447090 

8.根据泡利的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交错”现象,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是:ns<(n-3)g<(n-2)f<(n-1)d<np(n为能层序数,g能级中有9个轨道)。则未来的第八周期应包括的元素的种类是

A.32     B.50     C.64         D.128

试题详情

7.下列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

A.NH3   B.BF3   C.H2O    D.H3O+

试题详情

6.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

试题详情

5.下列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H4>SiH4>GeH4>SnH4

B.KCl>NaCl>MgCl2>MgO

C.Rb>K>Na>Li

D.石墨>金刚石>SiO2

试题详情

4.依据“电子气”的金属键模型,下列对于金属导电性随温度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温度增加,自由电子的动能增大,导致金属导电性增强

B.温度增加,阳离子的动能变大,阻碍电子的运动,以致导电性减弱

C.温度增加,自由电子的互相碰撞的次数增加,以致金属导电性减弱

D.温度增加,阳离子的动能变大,自由电子与阳离子的吸引力变小,以致金属的导电性增大

试题详情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氯化钠晶格能的是

A.Na(g)+Cl(g)=NaCl(s)  ΔH

B.Na+(g)+Cl-(g)=NaCl(g)  ΔH

C.Na+(g)+Cl-(g)=NaCl(s)  ΔH

D.2Na+(g)+Cl2(g)=2NaCl(g)  ΔH

试题详情

2.气体分子中的极性键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易像弹簧一样作伸缩和弯曲运动,从而产生热量。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效应气体的是

A.CO2     B.N2O   C.CH4     D.N2

试题详情

1.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试题详情

22.(山东省平度一中高三测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C)

代号
实  验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
和Na2SO4溶液的酸碱性
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C
AlCl3、MgCl2溶液中通人过量氨气
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D
 
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
盐酸和某一元酸溶液导电能力
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
 

 

试题详情

21、(山东省平度一中高三测试).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可收集CO2、H2等气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