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 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比例不当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 分布及利用类型
(1)耕地
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
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林地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 问题、措施
(1)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2)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 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1)分布:
①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 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措施
①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
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②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 水能资源:
(1)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2)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一) 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 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分之几 |
土地面积 |
3 |
三分之一 |
矿产储量 |
3 |
五分之一 |
耕地面积 |
4 |
三分之一 |
河流年径流量 |
6 |
四分之一 |
森林总面积 |
6 |
五分之一 |
(二)知识结构:
(一)目标要求:
1. 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
2. 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自然资源
8.(2002年京皖蒙春季高考题)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CB=90°,AC=2,BC=,SB=.
(1)证明:SC⊥BC;
(2)求侧面SBC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的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7.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九条棱长均为2a,D为BC中点,E为CC1的中点.
(1)证明:AD⊥BE;
(2)求平面AB1E与底面A1B1C1所成角的大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