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7全国卷Ⅱ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高。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
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
[高考模拟]1、(2008重庆理综30)Ⅰ、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子叶中,此结构最初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糖类在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对应的氨基酸。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下降,其原因是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Ⅱ、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腺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a、双缩腺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2、(2008天津理综30)右图为人β-珠蛋白基
因与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
功能区。
据图回答:
(1)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③和⑤(填写图中序号)。
(2)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RNA聚合酶。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4。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3/4。
Ⅱ、(10分)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①和⑤号家兔。
(2)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是产生尿素的时增加,原因是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②号家兔;若②号家兔也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增加。原因是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
5、(2007山东高考)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a。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扩(分)散转移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
(3)端粒酶是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
增殖代数 |
端粒酶活性 |
正常体细胞 |
50-60 |
无 |
癌细胞 |
无限 |
有 |
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实验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4、(2007江苏高考)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3、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B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高考模拟]
2、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项目 |
细胞凋亡 |
细胞坏死 |
细胞癌变 |
与基因的关系 |
受基因控制 |
不受基因控制 |
受突变基因控制 |
细胞膜的变化 |
内陷 |
破裂 |
糖蛋白等减少,黏着性降低 |
形态变化 |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
细胞外型不规则变化 |
呈球形 |
影响因素 |
受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程序性调控 |
电、热、冷、机械等 不利因素影响 |
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 因子 |
对机体的影响 |
对机体有利 |
对机体有害 |
对机体有害 |
[思考感悟]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人的白发机理相同吗?
不同,老年人头发变白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合成黑色素减少,而白化病人的白发是病人体内没有控制酪氨酸合成的正常基因。
[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B、衰老细胞的体积缩小,核体积增大
C、衰老的细胞内部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速率减慢
D、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脂褐素等色素的大量积存
(四)细胞癌变的原因
1、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的增殖。
(三)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三类。
(二)主要特征
1、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