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2722  382730  382736  382740  382746  382748  382752  382758  382760  382766  382772  382776  382778  382782  382788  382790  382796  382800  382802  382806  382808  382812  382814  382816  382817  382818  382820  382821  382822  382824  382826  382830  382832  382836  382838  382842  382848  382850  382856  382860  382862  382866  382872  382878  382880  382886  382890  382892  382898  382902  382908  382916  447090 

3.等比数列中:

(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1).

(3) 成等比数列;成等比数列成等比数列.

(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5)成等比数列.

(6).

 特别:.

(7) .

(8)“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

 (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 仅当实数同号时,实数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试题详情

注意:

.

2.等差数列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

(3)也成等差数列. (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

(5)仍成等差数列.

(6)

.

(7).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9)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

(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试题详情

5.图像变换

(1)函数图像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应注意哪些问题?

函数的图像按向量平移后,得函数的图像.

(2)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变换中,图像的特殊点、特殊线也作相应的变换.

(3)图像变换应重视将所研究函数与常见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鱼钩函数”及函数等)相互转化.

   注意:①形如的函数,不一定是二次函数.

②应特别重视“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曲线”之间的特别联系.

   ③形如的图像是等轴双曲线,双曲线两渐近线分别直线(由分母为零确定)、直线(由分子、分母中的系数确定),双曲线的中心是点.L

试题详情

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

(1)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轴)对称.

推广一:如果函数对于一切,都有成立,那么的图像关于直线(由“和的一半确定”)对称.

推广二: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由确定)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轴)对称.

推广: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由“和的一半确定”).

(3)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推广: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点中心对称.

(4)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推广: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是

曲线关于直线的对称曲线是.

(5)曲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所得曲线是(逆时针横变再交换).

特别: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得,若有反函数,则得.

曲线绕原点顺时针旋转,所得曲线是(顺时针纵变再交换).

特别:绕原点顺时针旋转,得,若有反函数,则得.

(6)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则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则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如果函数的图像有下一个对称中心和一条对称轴,则函数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如果是R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那么.

 特别:若恒成立,则.

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

如果是周期函数,那么的定义域“无界”.

试题详情

3.单调性和奇偶性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和原函数有相同的性;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L.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 

对于偶函数而言有:.

(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即的定义域时,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

(4)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5)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

(6)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奇函数可能反函数,但偶函数只有有反函数;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即复合有意义)

试题详情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的子集”.

(2)函数图像与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

(4)原函数与反函数有两个“交叉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分三步:逆解、交换、定域(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并作为反函数的定义域).

注意:①

.

②L函数的反函数是,而不是.

试题详情

8.充要条件

试题详情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L.

试题详情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试题详情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