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2836  382844  382850  382854  382860  382862  382866  382872  382874  382880  382886  382890  382892  382896  382902  382904  382910  382914  382916  382920  382922  382926  382928  382930  382931  382932  382934  382935  382936  382938  382940  382944  382946  382950  382952  382956  382962  382964  382970  382974  382976  382980  382986  382992  382994  383000  383004  383006  383012  383016  383022  383030  447090 

图 10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布局较合理)。读图完成15-16 题。

15.在该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行政这

B.中心商务区

C.金融区

D.文化区

16.下列因素对该城市功能分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气候条件

B.经济发展

C.交通运输

D.人口分布

试题详情

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8和图9完成13- 14 题。

13.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棍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试题详情

图 7 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据图完成 11-12 题。

1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纬度越来越高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1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试题详情

图 6是中国 2000年(灰色区域)和2050年(白色区域)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示意图。读后完成9-10 题。

9. 2000 年与 2050 年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C.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D.人口性别构成合理

10. 2050 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是

A.人均寿命延长

B.青壮年就业困难

C.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D.人口迁移近乎停止

试题详情

图 5 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

7.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O-10°N盛行下沉气流

B .10°N-20oN 盛行东南风

C .20°N -30°N 盛行西北风

D .30°N-40°N 盛行西南风

8.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

C.甲表示 9 月份、秋季

D.乙表示 1 月份、冬季

试题详情

图4中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A 地风向,d、e 线为等温线, f 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 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 a < b < c

B . d > e

C.若 e 为 O ℃ ,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6.若人气系统向东南移动, A 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除了县界以外,在图 1 中还一可以画通的明确界线是

A.气候类型区

B.自然带

C.文化区

D.流域

图 2 是某观测站在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观侧到的旗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读图完成 2-4 题。

2.该观测站的纬度位置为

A . 60°N  B . 70°N 

C . 8O°N  D . 80°S

3.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 . 0°    B . 15°N

C . 20°S   D . 20°N

4.该观测站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符合图 3 中的

试题详情

22.(1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材料一(甲)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4分)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4分)

(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