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某中学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得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它是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剂”。有两个实验小组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下列关于溶液中n(OH-)、n(Ca2+)、n(Na+)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 n(Na+)+ 2n(Ca2+)= n(OH-) B. 2n(Na+) + 2n(Ca2+)= n(OH-)
C. n(Na+)+ n(Ca2+)= 2n(OH-)
现有4.0g碱石灰,设其中n(Na+)= xmol, n(Ca2+)= ymol,请填写下列空格:
碱石灰的可能组成 |
NaOH, CaO |
NaOH,
CaO, Ca(OH)2 |
NaOH, Ca(OH)2 |
NaOH,
Ca(OH)2 H2O |
x,y之间关系式(等式或不等式) |
A |
40x+56y﹤4.0﹤ 40x+74y |
B |
C |
把表中A、C的关系式填在下面空格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二小组查得如下资料:氢氧化钙在250℃时不分解,高于250℃时才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应相关数据:取市售碱石灰4.0g,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6g,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要计算过程)
答案(1)(3分)A A:40x+56y=4.0 C:40x+74y﹤4.0
(2) (3分)NaOH%=13% Ca(OH)2%=72% H2O%=15%
3.[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向含 l mol HCl和l 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L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4[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amolFeS,bmolFeO投入VL 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 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 B )
A.(a+b)×63g B.(a+b)×189g
C.(a+b)mol D.(Vc -(a+b)/3)mol
2.[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L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将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1mol/L的HCl混合,在混合液中:n(NH4+) + n(H+) – n(OH-)=bmol 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A.9-11之间 ;0.1 B.9-11之间 ;0.05
C.12-13之间 ;0.2 D.13 ;0.1
1.[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金属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的反应中,产生标准状下的N2O气体5.6L,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并充分灼烧,最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A.58g B.29g C.40g D.20g
17.172N 68N
15、40 20 20000 0.25 57.5
。
14、5.8, 2.9
13、
(1)(3分) 带 (带或不带) 不挂 (挂或不挂) 匀速 (匀速或匀加速)
(2)(2分)a= ___________;
(3)(1分)___>>____________;
(4)(4分)
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按顺序依次是 放大 、 等效 、
控制变量 、 放大 。
17.(10分)如图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个砝码盘B,盘中放一个物体A,A、B的质量分别是M=10.5kg、m=1.5 kg,k=800N/m,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使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0.2秒A与B脱离,刚脱离时刻的速度为v=1.2m/s,取g=10m/s2,求A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
月考答案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 案 |
AB |
B |
D |
A |
A |
AB |
D |
B |
C |
C |
B |
D |
16.(1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与水平传A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长为L,滑块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被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
求:
(1)滑块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v
(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Q.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