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3014  383022  383028  383032  383038  383040  383044  383050  383052  383058  383064  383068  383070  383074  383080  383082  383088  383092  383094  383098  383100  383104  383106  383108  383109  383110  383112  383113  383114  383116  383118  383122  383124  383128  383130  383134  383140  383142  383148  383152  383154  383158  383164  383170  383172  383178  383182  383184  383190  383194  383200  383208  447090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试题详情

17.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粗糙水平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轨道半径R=0.5m,一质量m=0.2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的A点,AB相距L=10m,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推物块,已知F=3N,当物块运动到C点时撤去该力,设C点到A点的距离为x。在圆轨道的最高点D处安装一压力传感器,当物块运动到D点时传感器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N,压力传感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90N,g取10m/s2

(1)要使物块能够安全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D,求x的范围;

(2)在满足(1)问的情况下,在坐标系中作出压力传感器的读数FNx的关系图象。

试题详情

16.如图所示,两带有等量异电荷的平行金属板M、N竖直放置,M、N两板间的距离d=0.5m.现将一质量为m=1×10-2kg、电荷量q=4×10-5C的带电小球从两极板上方A点以v0=4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点距离两板上端的高度h=0.2m,之后小球恰好从靠近M板上端处进入两板间,沿直线运动碰到N板上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设匀强电场只存在于M、N之间。求:

(1)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2)小球由A到B所用总时间;

(3)小球到达B点时的动能.

试题详情

15.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正方形盒子.cd边的中点有一个小孔e.盒子中有沿ad方向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粒子从a处的小孔沿ab方向以初速度v0射入盒内,并恰好从e处的小孔射出.求:⑴该带电粒子从e孔射出时的速度大小.⑵该过程中电场力对该带电粒子做的功.

试题详情

1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电磁打点计时器、铁架台(带铁架)、带铁夹的重物、复写纸、纸带、秒表、导线、开关、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2)已知所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重物质量为0.5kg,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各计时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此时重物的速度为零),ABCD分别是连续打出的计时点.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     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可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试题详情

1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

(1) 在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实验过程中木板须水平放置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2)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图,如图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试题详情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液滴以速度v沿与水平面成θ角的方向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则液滴向上运动过程中(   )

A.电场力不可能小于mgcosθ

B.液滴的动能一定不变θ

C.液滴的机械能一定变化

D.液滴的电势能一定不变

试题详情

11.一正电荷在电场中仅有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tAtB分别对应电荷在AB两点的时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A处的场强一定小于B处的场强

B. A处的电势一定低于B处的电势

C. 电荷在A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B处的电势能

D. AB过程中,电场力一定对电荷做负功

试题详情

10.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上,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1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3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1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3上周期

C.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3上周期

D.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

Q点时的加速度

试题详情

9.如图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ab两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O点以相同的初速度飞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加速度增大,b加速度增大

C.电势能减小,b电势能增大

D.b的动能一定都增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