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
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已知1mol水的质量为18g,阿伏加德罗常数取
)( )
A.10年 B.1千年 C.10万年 D.1千万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2、含蓄的表达
(1)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2)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3)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分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1、直接表达
(1)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份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2)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3)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4)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5)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6)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注意的是,每组每伴代表最多限说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1质疑语法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2、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4)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⑵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思考1: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思考2:古诗《箜篌引》是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请同学上台表演梁启超独特的开场白语言和动作。分析作者写这个细节的作用。
《箜篌引》: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在作者听后20年后仍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诗歌。印证梁启超演讲独特精彩,留给人的深刻印象。 )
加点字词注音: 戊戌 叱咤 莅临 迥异 精悍 激亢 箜篌 酣畅 蓟北
梁实秋名言: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