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3296  383304  383310  383314  383320  383322  383326  383332  383334  383340  383346  383350  383352  383356  383362  383364  383370  383374  383376  383380  383382  383386  383388  383390  383391  383392  383394  383395  383396  383398  383400  383404  383406  383410  383412  383416  383422  383424  383430  383434  383436  383440  383446  383452  383454  383460  383464  383466  383472  383476  383482  383490  447090 

2.已知一条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 

A.2         B.3         C.4         D.5 

试题详情

1.(2009年汕头二模)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下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的复制 

D.抑制细胞质分裂 

试题详情

4.(2008年高考重庆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述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A开放地区为闽南三角地带,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气候(热量、降水、光照)、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3)题,三城市对外开放的差异主要从三者的交通、资源、国家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1)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试题详情

3.(2009年高考北京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回答问题。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解析:要求概述的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根据图文,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组织即可。

答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试题详情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东北地区本身需要大量能源,青藏地区则主要是太阳能、地热等不便输送的能源,水能也因其地势复杂不便开发,而西北地区的煤、石油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等便于输送的能源可大量输往Ⅳ地带。

试题详情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选C。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中只有西部地带呈上升趋势,西部能源丰富,加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能源自给率在升高。

试题详情

24.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却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用目的性驾驭规律性

     ③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人类只能顺从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共2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思维的真理性不需要理论的证明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