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264  38272  38278  38282  38288  38290  38294  38300  38302  38308  38314  38318  38320  38324  38330  38332  38338  38342  38344  38348  38350  38354  38356  38358  38359  38360  38362  38363  38364  38366  38368  38372  38374  38378  38380  38384  38390  38392  38398  38402  38404  38408  38414  38420  38422  38428  38432  38434  38440  38444  38450  38458  447090 

6.概括出下面对“青歌赛”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点。(6分)

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舆论和民间有关“青歌赛”的

讨论和争执也随着比赛渐入高潮。

4月9日,网络媒体报道了余秋雨作客新浪网的消息和主要内容;其次是关注点也落在评委、主持人等名人身上,诸如《青歌赛评委赵易山:青歌赛让我学习到不少》等,第三是发生在“青歌赛”上的新鲜事,比如《扬子晚报》的《“青歌赛”二炮文工团首开先河自带心理医生》;第四是对青歌赛进行反思的,比如《法制晚报》的《青歌赛上为何没好歌》等。

4月10日,《余秋雨否认退出央视青歌赛称这完全是谣言(图)》、《关注青歌赛――余秋雨对接班人提仨要求》等消息铺天盖地。围绕余秋雨今后还做不做青歌赛评委等话题,媒体进行了各自的解读。

4月11日,新闻报道说美声唱法刚刚结束之后,媒体对美声唱法选手集中选唱外国歌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反思报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青歌赛美声选手崇“洋”折射中国美声现状》。

关于“青歌赛”的报道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解答及解析】答案示例:媒体对青歌赛的报道基调基本上是庄重的,比较符合青歌赛的特点;二是媒体对青歌赛评委、主持人的关注还是高于本属于比赛主体―歌手的关注,尤以对余秋雨的关注为甚;三是媒体对青歌赛的反思主要集中在青歌赛好歌少、选手唱外国歌过多这两个问题上。

 

试题详情

每词1.5分

 

试题详情

4.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途中发生的一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为下面的一段描述性文字配上一段评论性解说词。要求:注意感情色彩,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80字左右。(6分)

4月7日奥运圣火巴黎站的传递,金晶负责的是第三棒。在本站传递中,作为第三棒火炬手的中国残疾人击剑运动员金晶在下车等待交接时,一个身材魁梧的“藏独”分子伺机扑到金晶身上,试图抢走她手中的火炬。但任凭干扰者拉扯她的胳膊,她依旧牢牢地抱住火炬。完成了圣火传递任务。轮椅上,她右手高举着火炬,左手握拳对着街道旁围观的人群高喊了“中国,加油!”

答:                                                      

【标准解答及解析】答案示例:塞纳河畔,金晶以残弱之躯毫不畏惧护卫奥运火炬的那一幕,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这位美丽、勇敢的残疾姑娘成了无数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孩。她是“火炬维纳斯”“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得2分,准确鲜明生动得2分,语言有感情、富有感染力2分。

 

试题详情

3.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在山东新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一事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人认为该建,有人认为不该建,根据自己的认识,你同意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标准解答及解析】答案示例:①同意建设。因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惊世创举,是传承和延续中华文明的千秋伟业。并且还可带来很大经济效应。②不同意建设。一座文化标志城,是要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的,不是谁想造就能造出来的。文化是积累的,文化城不是人为打造的。(观点1分,具体原因5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详情

反对调整方案 13.5% 31.3% 23.4% 31.9%

 

根据上表的调查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请分条列出:                                     

 

【标准解答】答案示例:①大多数人支持“调整方案”。②青少年比中老年更支持“调整方案”。③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更支持“调整方案”。(每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详细解析】做好“图文转换”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示,发掘其中数据的变化,根据题目背景推测变化的意义,然后用简明、准确、得体的文字表达出来。本题属于这一类型题目,它不仅是学生观察能力的考察,还是对学生文字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能力的考查。

 

试题详情

支持调整方案 86.5% 68.7% 76.6% 68.1%

试题详情

1.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上对偶手法。(6分)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标准解答】(解法1 :“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自主创新攀登科技高峰;解法2 :“嫦娥奔月”圆满成功,“中国制造” 不负众望。评分标准:内容4分,关键词:“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圆满成功)、自主创新(“中国制造”)、 攀登科技高峰(不负众望)各1分,正确使用对偶修辞2分。)

【详细解析】(首先,要读懂原文,了解新闻主要内容,抓住新闻的导语(第一部分);其次,提取新闻的关键词:“嫦娥奔月”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第三,结合新闻的结果、作用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

 

试题详情

2.请按照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名句名篇(两题任选一题)(6分)

⑴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是“         ,        ”;杜甫在《兵车行》中解释自己重女轻男的反传统观念的原因的一句是“         ,         ”。

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自题小像》)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⑵夕阳是最能惹起诗人情绪的意象之一。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来烘托昔日繁华之地今是的凄凉;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         ”来渲染金陵的壮丽景色;范仲淹《苏慕遮》用“         ”来寄托自己羁旅江湖的乡思之情。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潜《归去来兮辞》)

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标准解答及解析】

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我以我血荐轩辕 曾经沧海难为水

⑵斜阳草树 征帆去棹残阳里 山映斜阳天接水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去留肝胆两昆仑

(每空1分,凡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两题以学生回答最好一题给分。)

 

三、语言表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