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0年烟台模拟)读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山西省煤炭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哪些地区?
(3)山西省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外运输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4)山西省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省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开发给山西省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0年青岛高三统考)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缺乏的状态
11.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010年东北四校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北部地形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 (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石林、峰林众多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
D.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
9.若上题所述景观的形成受到了该地形区某种工业活动的影响,则该工业部门为 ( )
A.钢铁工业 B.采掘业
C.机械工业 D.化学工业
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示意图中A和B两种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采取措施控制A气体排放,严格实行回收处理制度
B.对于B气体可以大量排放,部分回收即可
C.A气体是该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D.A和B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7.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不正确的是 ( )
A.能大量增加就业机会
B.极大地减小运输压力
C.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D.产业结构仍旧单一化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3~5题。
矿产种类 |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
92.17 |
金属矿产 |
3.95 |
非金属矿产 |
3.88 |
合
计 |
100 |
3.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4.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 )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能源消费小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五种能源(石油、煤炭、核能、天然气、水电)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图中是指 ( )
A.a B.b C.c D.d、e
2.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
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
D.工业布局不合理
(五)持续;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考能训练
1.解析:题中明确给出状态Ⅱ的温度比状态下的温度低,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因此知B对.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了,但不能说某时刻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或都减小了,即使有些分子平均动能很大,仍有些分子的动能很小,选项D错误.由分子动理论知,若该气体体积增大,则分子间距必然增大,反之,气体体积减小则分子间平均距离也减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恒量可知V必然减小,由此确定C正确.
答案:BC
2.解析:本题考查气体部分的知识.根据压强的定义A正确,B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答案:BC
4.解析:首先假设液柱不动,则A、B两部分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对气体A:;对气体B:
,又初始状态满足
,可见使A、B升高相同温度,
,
,因此
,因此
液柱将向上移动,A正确,C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因此DVA=DVB,所以B、D错误。
答案:AC
5.[解析]:气体分子距离远大于分子大小,所以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A项错;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表示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B项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产生的,C项正确;气体膨胀,说明气体对外做功,但不能确定吸、放热情况,故不能确定内能变化情况,D项错。
答案:BC
6.[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有关知识,本题为中等难度题目。随着空气团的上升,大气压强也随着减小,那么空气团的体积会增大,空气团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因为不计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由其温度决定,则其温度会降低。所以空气团的体积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答案:C
7.[解析]:由PV/T为恒量,由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达PV乘积,从实线与虚线等温线比较可得出,该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温度T先减小后增大,内能先将小后增大。
答案:B
8.[解析]: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水银柱产生压强之差,故左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也为h,A对;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B错C对;环境温度升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D对。
答案:ACD
9.[解析]因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活塞缓慢向右移动,体积变大,压强减小,对外界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必吸收热量,所以选项BD对
答案:BD
10.解析:(l)设气体初态压强为,体积为
;末态压强为
,体积为
,由玻意耳定律
①
代人数据得
②
微观解释:沮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
(2)吸热。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
11.解析:求气体压强要以跟气体接触的物体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在本题中,可取的研究对象有活塞和气缸。两种情况下活塞和气缸的受力情况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第一种情况下,活塞受重力、大气压力和封闭气体压力三个力作用,而且只有气体压力是未知的;气缸受重力、大气压力、封闭气体压力和地面支持力四个力,地面支持力和气体压力都是未知的,要求地面压力还得以整体为对象才能得出。因此应选活塞为对象求pA。同理第二种情况下应以气缸为对象求pB。得出的结论是:
12.解析:(1)插入水银槽后右管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p0l0S=p(l0-Dh/2)S,
所以p=78cmHg;
(2)插入水银槽后左管压强:p’=p+rgDh=80cmHg,左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1==4cm,中、左管内气体p0l=p’l’,l’=38cm,
左管插入水银槽深度h=l+Dh/2-l’+h1=7cm。
13.解析:设气体在B状态时的体积为VB,由盖--吕萨克定律得,,代入数据得
。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3)大于
;因为TA=TB,故A
B增加的内能与B
C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
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
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大于
考点:压强的围观意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14.解析:(1)活塞上方压强为P0时,活塞下方压强为P0+0.5P0。活塞刚到管顶时,下方气体压强为0.5P0
设活塞刚到管顶时温度为T2,由气态方程:
解得:T2=1.2 T1
(2)活塞碰到顶部后,再升温的过程是等容过程。由查理定律得:
解得:P2=0.75P0
15.解析:(1)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被封气体发生等温变化
又
(2)当被封气体温度变为时,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其中
16.解析:(1)气体内能增加
(2)A→B气体做等容变化
(3)B→C气体做等压变化
17.[解析]本题考查玻马定律,对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分第一次加小盒沙子和第二次加沙子两次列玻马定律方程求解。
设大气和活塞对气体的总压强为p0,加一小盒沙子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p,图8
由玻马定律得
①
由①式得
②
再加一小盒沙子后,气体的压强变为p0+2p。设第二次加沙子后,活塞的高度为h′
′
③
联立②③式解得
h′=
④
[答案]h
18.[解析](1)取活塞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平衡得 …………①
(2)气体对外做功 …………②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③
解得 …………④
(3)设活塞回到原位置时,气体的温度为T2
则 …………⑤
由气态方程 …………⑥
解得 …………⑦
[答案] (1) (2)
(3)
实验十一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考点知识梳理
体积V;面积S;单分子油膜;球形;
考能训练
1.ABD
2.B
3.A
4.CFBAED
5.B
6.量筒、坐标纸
7.10-11
8.10
9解析:仔细分析每一步骤--
由①得油酸酒精溶液中的油酸浓度为;
由②得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的油酸含量为
;
弄清③④⑤⑥各步骤的意义,得油酸分子的半径
10解析:
11.(1)球形 单分子油膜 直径 (2)1.11×10-9。
12. D=V / S 6MS3/ρπV3
13.解:(1)油膜的面积S=72×4cm2=288cm2
(2)每滴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体积V=mL=8×10-6mL
(3)油酸分子的直径3×10-8cm=3×10-10m
(四)三定律;=恒量;
;PV=
RT;
(三)PV=恒量;P1V1=P2V2;Pt=Po(1+);
;
;Vt=V0(1+
);
=恒量;
(二)容器的容积;冷热程度;平均动能;数值表示法;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气体分子对容器频繁碰撞;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