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3808  383816  383822  383826  383832  383834  383838  383844  383846  383852  383858  383862  383864  383868  383874  383876  383882  383886  383888  383892  383894  383898  383900  383902  383903  383904  383906  383907  383908  383910  383912  383916  383918  383922  383924  383928  383934  383936  383942  383946  383948  383952  383958  383964  383966  383972  383976  383978  383984  383988  383994  384002  447090 

2.在某未知溶液中再溶入CH3COONa晶体,测得[Na+]与[CH3COO]几乎相等,则原溶液可能是(  )

A.HCl溶液   B.NaOH溶液   C.KCl溶液   D.KOH溶液

试题详情

1.0.100 mol·L-1的Na2S的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H2S)+c(HS-)+c(S2-)=0.1      B.c(Na+)+c(H+)=2c(S2-)+c(HS-)+c(OH-)

C.c(OH-)=c(H+)+ c(HS-)+2c(H2S)   D.c(Na+)+c(H+)=c(S2-)+c(HS-)+c(OH-)

试题详情

4.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使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

(1)H2O型:实质是电解水。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

(2)溶质型: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溴化氢等溶液。

(3)硫酸铜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如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单质铜、氧气和硫酸,电解硝酸银溶液时生成单质银、氧气和硝酸。

(4)氯化钠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溴化钾溶液时生成溴单质、氢气和氢氧化钾。

(5)电镀型: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M- 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Mn++ne-=M。(电解精炼与电镀,实质上是相同的)

[典型题析]

[例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和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32--4e 4CO2

正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解析]本题属于那种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题型,从通常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一下过渡到熔融盐,不少人无法适应,当年高考失分也很严重。其实,我们只要从最基本的一点-燃料电池分析,其总电池反应式应为:2CO+O2=2CO2,然后逆向思考正极反应式-应为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就可得出结果:  O2+2CO2+4e=2CO32-

[例2]普通干电池中装有二氧化锰和其它物质,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

A.    和正极作用把碳变成CO2

B.    把正极附近生成的H2氧化成水

C.    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    和负极作用,将锌变成锌离子Zn2+

[解析]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锌,故负极反应是Zn-2e=Zn2+。正极导电材料是石墨棒。两极间为MnO2、NH4Cl、ZnCl2的糊状物。正极NH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和(H),继而被MnO2氧化为水,使碳极附近不致产生H2气泡而使电极极化,故MnO2也可称为正极的去极剂,使正极附近生成的H2氧化为水。正极反应:

2MnO2+2NH4++2e==Mn2O3+2NH3+H2O

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O

本题答案为B。

[例3] (2004年湖北高考理综试题)将0.lmo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解析]答案为D。

主要考查电离平衡知识。弱酸的电离可联系到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水的电离平衡等基础知识,要用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要注意酸溶液稀释时,溶液的c(OH-)增大,同样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的c(H+)增大。

[例4](2004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已知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 c(OH-)

[解析]答案选C。

主要考查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等理论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都会反映到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之中,从分析离子关系角度考查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理论知识,可以较好地区分学生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水平。

根据题给条件可判断,H2A的第一级电离就较弱,属于弱酸。所以在Na2A、NaHA溶液中由于水解和电离,两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数肯定相同。在Na2A溶液中,由于A2-水解,阴离子总数增加,在NaHA溶液中由于HA-水解阴离子总数要减小,所以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前者多。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必定相等。所以,在Na2A溶液中H+浓度小于OH-离子浓度。

[例5]剪长约6cm、宽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电流表的“+”、“-”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50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mL的浓硝酸,在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偏向     (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2)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     (填“铝”或“铜”)极,此时铝是       (填“正”或“负”)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解析]电极的确定依赖于具体的电极反应,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金属越活泼,便一定是负极,殊不知,在浓硝酸中,Al表面产生了钝化,发生反应的是Cu。因此,当Al、Cu同时插入稀硫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Al。(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而当Al、Cu同时插入浓硝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Cu,Al作正极,且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2H2O。

[考题预测与专题训练]

试题详情

3.原电池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a.   负极与正极:作负极的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正极的材料用一般导体即可

b.   电解质溶液:

c.   闭合回路

   注意: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严格地说,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 Al,故Al作负极。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电极反应(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2)电子流向:从负极(Zn)流向正极(Cu)

  (3)电流方向:从正极(Cu)流向负极(Zn)

  (4)能量转变: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3)电极反应:

在正、负极上发生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它的负极是多孔的镍电极,正极为覆盖氧化镍的镍电极,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在负极通入H2,正极通入O2,电极反应:

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

负极的反应我们不能写成:2H2-4e-=4H+。因生成的H+会迅速与OH-生成H2O。

(4)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腐蚀分为两类:

(1)  化学腐蚀:金属或合金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腐蚀。

(2)  电化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造成的腐蚀。

最普遍的钢铁腐蚀是:负极:2Fe-4e-=2Fe2+

正极:O2+2H2O+4e-=4OH-

      (注:在少数情况下,若周围介质的酸性较强,正极的反应是:2H++2e-=H2↑)

{
 
金属的腐蚀以电化腐蚀为主.例如,钢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4e-=2Fe2+

O2+2H2O+4e-=4OH-

    2Fe(OH)3=Fe2O3·nH2O+(3-n)H2O

(5)金属的防护

一般有三条途径:其一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其二是涂保护层,其三是电化学保护法。例如在铁表面镀上锌或锡,即成白铁与马口铁,但一旦破损,因原电池反应,白铁外面的锌可进一步起保护作用,而马口铁外面的锡反而会加速腐蚀(铁作负极被溶解)。

试题详情

2.本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

试题详情

1.本章内容的核心是实质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具体应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原电池反应、电解反应中都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下表列举了这部分内容中的跟平衡移动有关的一些实例:

表:化学平衡与其它各类平衡的关系

知识内容
与化学平衡之间的联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实质上就是一种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根据电离度大小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根据相应盐的水解程度也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加酸、加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Kw=[OH-][H+]是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表现,H+、OH-浓度可以用这个关系进行换算。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如F- + H2O HF +  OH-)实质上可看成是两个电离平衡移动的综合结果:①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2OH++OH-),②另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F F-+H+)。也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中和滴定
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H++OH-=H2O的反应程度很大,所以可以利用这个反应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了两个电极反应(却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电极上发生反应)。一些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如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 = 4OH-)涉及到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造成pH变化。电解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溶液过程中,在阴极或阳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造成pH变化。

试题详情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及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例如: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

H2(g)+O2(g)= H2O(g);△H1=-241.8kJ/mol

H2O(g)=H2O(l);△H2=-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

△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其数值与用量热计测得的数据相同。

例2、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1)(s,白磷)+

  

   (2)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依题意求: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据盖斯定律有=(-2983.2+4×738.5)kJ/mol=-29.2kJ/mol,即。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稳定性比红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变式练习2、(2005广东22·4)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2TiCl4Ti

   已知:① C(s)+O2(g)=CO2(g);      DH=-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DH=-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D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DH        

答案:-80 kJ·mol-1

(2) 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例3、已知:

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A. 2:3.25     B. 12:3.25   C. 1:1     D. 393.5:241.8

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

  答案: B

例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

A.    

   

B.      

     

C.     

        

D.    

    

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A选项: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多即;B选项:反应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C选项:生成物的种类不同,由于CO与O2反应生成CO2要放出热量,故;D选项: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前一反应的物质的量是后一反应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即。答案选A、C。

变式练习3、(2005江苏4)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方法:ΔH=∑E(反应物)-∑E(生成物),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常用E表示,单位是kJ/mol。  例题5.CH3-CH3→CH2=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 414.4  615.3  347.4  435.3

试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  解析:ΔH =[6E(C-H)+E(C-C)]-[E(C=C)+4E(C-H)+E(H-H)]=(6×414.4+347.4)kJ/mol-(615.3+4×414.4+435.3)kJ/mol=+125.6 kJ/mol  这表明,上述反应是吸热的,吸收的热量为125.6 kJ/mol。    题型三:燃烧热、中和热的判断、求算及测量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的理解,特别是两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故不难确定答案为C。

   例7、在101kPa时,H2与1.00mol O2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据2H2(g)+O2(g)= 2H2O(1)知燃烧1molH2应放出285.8kJ热量,即燃烧的热方程式为:

H2(g)+O2(g)= H2O(l);△H=-285.8kJ/mol

试题详情

1.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又已知:H2O(g)=H2O(l);△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解析:0.3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则1mol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由于1mol水汽化需吸热44kJ,则3mol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所以1mol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

变式练习1、(2005全国理综Ⅰ·1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 / mol

B. 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 / mol

C.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 / 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 / mol

解析:以上各式中化学计量数及物质状态标注都正确;该反应放热,△H应为负值;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bkJ,则又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4bkJ 。 答案:A。

试题详情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

(3)注意:

① 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1mol/L,碱溶液中的c(OH)≤1mol/L。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会放出热量。

②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热量57.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H=-57.3kJ/mol

因此,下列中和反应的△H相同,都为-57.3kJ/mol。

③ 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为基准,因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 H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有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

试题详情

3. 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