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049  384057  384063  384067  384073  384075  384079  384085  384087  384093  384099  384103  384105  384109  384115  384117  384123  384127  384129  384133  384135  384139  384141  384143  384144  384145  384147  384148  384149  384151  384153  384157  384159  384163  384165  384169  384175  384177  384183  384187  384189  384193  384199  384205  384207  384213  384217  384219  384225  384229  384235  384243  447090 

17.为满足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及后续工程,满足探月第二、三期工程的需要,科研部门正在研发新一代更大推力、更安全的运载火箭。可见发展(  )

①后出现的事物标志着发展                  

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是上升的、前进的、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④需要创新、跨越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5.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盂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因为(  )

    A.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           

B.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循环往复

试题详情

1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千为扶待。明年再有新技者,十万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忧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试题详情

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棵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树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回答10-11题。

10.上述事例告诉我们:(  )

    A.必现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C.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1.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

     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       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试题详情

9.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

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

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试题详情

8.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

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体现

了(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世界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试题详情

7.《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