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10~11题。
10.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
①天山博格达峰的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山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再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10年厦门质检)“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2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2010河北保定)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昼长的季节变化
(2008年广东卷)读某地年气温降水量分布图(下图),回答4~5题。
4.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5.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008年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二)矢量和;频率;加强;减弱;干涉图样;整数倍;半波长奇数倍;波绕过障碍物;比波长小;相差不多;纵波;20 Hz ---20000 Hz;0.1s;
考能训练
1.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称为波速,波速的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所以A、B二选项错。由于振动质元做简谐运动,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振幅的4倍,所以C选项错误;根据经过一个周期T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所以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即D选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由图可看出波长为4m,t=0时刻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9.5m处和1.5m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对;a、b质点相隔3m,即相差3T/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该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D错。
答案:C
3.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x=0.15m=,当n=0时,,A项正确;当n=1时,,C项正确;当n3时,,D项错。
答案:AC
4.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0.1s,故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A正确;因为波速为,当n=2时,波速为34m/s,故C正确;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
答案:AC
5.解析:本题考查振动以及波动的传播规律,只有理解波动(图象)传播的规律,准确把握波动过程中的图象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才能作出确切和完整的判断。
由于波向右传播,据“a点位移达正极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可画出此时a、b间的最简波形,如图17所示。
因未明确a、b距离与波长的约束关系,故a、b间的距离存在“周期性”。即
(n1+ (n1=0,1,2,……)
因所给定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未知,故运动时间也存在“周期性”。即
(n2=0,1,2,…)
因此可能的波速为
当n2=0,n1=0时,V=4.67m/s;
当n2=0,n1=1时,V=2m/s;
(n2=0,V随n1增大还将减小。)
当n2=1,n1=0时,V=23.3m/s;(n1=0,V随n2的增大而增大。)
当n2=1,n1=1时,V=10m/s;
据以上计算数据,不可能出现B和D选项的结果,故选项A、C正确。
答案:AC
6.解析: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T=0.6s,解得T=0.8s,A错;由图可知振幅A=0.2m、波长λ=8m。t=0.9s=1T,此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B错;0.4s=T,运动路程为2A=0.4m,C错; t=0.5s=T=T+T,波形图中Q正在向下振动,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了T,经T到波谷,再过T到波峰,D对。
答案:D
7解析:,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所以,,A对,波速,B错;由振动图像知,在3s末,、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
答案:A
8.(1)如图70所示,根据图象,波的波长λ= 4m,周期T=1s …………………………2分
(2)波速为v =λ/T = 4 m/s ………………………………………………………………1分
波传到Q点用的时间s …………………………………………… 2分
(3)传到Q点时的波形如图所示 ………………3分
9.[解析]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声源相同,频率f相同、周期T相同(CD均错);又声波在水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速度v大,根据波长λ=vT可知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由题15图波形曲线可知b比a的波长长,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A对、B错。
答案:A
10.[解析],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所以,,A对,波速,B错;由振动图像知,在3s末,、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
答案A
11.解析:由图可知,两波再次出现原波形时,A经历一个周期TA,B经历n(n=1,2,3,…。)个周期,有nTB=TA由,可得:,则有答案ABC正确。
答案:ABC
12、[解析]该波的波长为4m,PQ两点间的距离为3m。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当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而Q点此时应处于波峰,B正确。当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P点处于向上振动时Q点应处于波谷,C对。
答案BC
13答案: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振动周期T=0.4s
取t=0时刻分析,质点A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处于波谷,设波长为λ
则 (n=0、1、2、3……) (
所以该波波长为
因为有λ>3.0m的条件,所以取n=0,1
当n=0时,,波速
当n=1时,,波速
14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m,λb=4.0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
s=1s s=1.6s
(2)两列波的最小公倍数为 S=20m
t=0时,两列波的波峰生命处的所有位置为
x=(2.520k)m,k=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要找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重合处,必须从波峰重合处出发,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厅数倍恰好相等的位置。设距离x=2.5m为L处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并设
L=(2m-1) L=(2n-1),式中m、n均为正整数
只要找到相应的m、n即可
将λa=2.5m,λb=4.0m代入并整理,得
由于上式中m、n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
15解:(1)波长……………………………………………………①
图象如图所示
(2)设S点的振动经t1传播到……………………②
振动传到该质点后又经过周期该质点才振动到波峰
……………………………………………………③
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0.325s…………④
16.(1)波向左传播,设传播的最小距离为Δx,
若波向右传播,则:
(N=0,1﹒2﹒3…)
解得:
(N=0,1﹒2﹒3…)
因此当n=0时,周期具有最大值,设周期的最大值为Tm
Tm=0.8s
(2) 由于
所以
因此拨向左传播。
实验十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考点知识梳理
;悬点到小球重心;半径;刻度尺;固定;游标卡尺;
考能训练
1.
(1)①; ②平衡;;
|
所选器材 |
简述实验方法 |
实验设计 |
A、C、E |
用弹簧秤称出带夹子重锤的重力大小G,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则g=G/m。 |
或 实验设计 |
B、D、F、G、I、K、M |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小车一起沿斜面下滑。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改变斜面高度再测一次。利用两次数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算出结果。 |
2.小球直径d
3.[解析]:单摆摆长为摆线长度与小球半径之和,因该同学将偏小的摆长代入公式计算,所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于实际值;为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T′,根据公式与图像的函数关系式可推导得到摆角θ=0时横轴的截距为T0。
[答案]:(1)偏小(2)T′(或t、n)、θ, T′
4.[解析]题目考查了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设A、B的摆线长为LA和LB,摆线到重心的距离为L1,所以A、B的两处的摆长分别为LA+L1和LB+L1,根据周期公式得则 (1) (2) (2)-(1)得
从式子中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与重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影响g值的测量。
[答案] 相同
5.[解析] (1)应将待测物体正确地放在测脚中如乙图;(2)单摆1个周期遮光两次;单摆周期与小球质量、大小无关,但若改用直径变为原小球直径的2倍,周期变大,但遮光时间Δt变大
答案:(1)乙(2)2t0,变大,变大
6.解析: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满足此条件;因为最低点位置固定、容易观察,所以在最低点启动秒表计时;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不易读准、误差大,应测多个周期的时间求平均值;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①是,②是,③否,20.685(20.683-20.687),摆长
7.解析:①用轻绳和小石子做一个摆长是单摆,测出它在山顶的周期。
②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
③设高峰的海拔高度为,则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所以 ,式中的为地球半径。
命题解读:本题是单摆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的综合应用,用单摆测量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再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理论值),然后列出等式进行求解。
(一)介质中;波源;介质;垂直;波峰;波谷;一直线上;密部;疏部;迁移;相同;相同;总是相等;一个波长;完整波(即波长);振源;不变;频率;发生变化;单位时间;介质;正弦(余弦);
噪声的作用
(1)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2)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
(3)有源消声
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第二节 机械波
考点知识梳理
16.(07大足):如图13-2-28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线.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
14、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m处重合,如图13-2-26所示。
(1)求两列波的周期Ta和Tb。
(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3)辨析题:分析并判断在t=0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
某同学分析如下:既然两列波的波峰存在重合处,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处也一定存在。只要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得到波谷与波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求出这些点的位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5、(烟台市2008届第一学期期末考)在坐标原点O处有一质点S,它沿y轴做频率为10Hz、振幅为2cm的简谐运动,形成的波沿x轴传播,波速为4m/s,当t=0时,S从原点开始沿y轴负方向运动.
(1)画出当S完成第一次全振动时的波形图;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