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061  384069  384075  384079  384085  384087  384091  384097  384099  384105  384111  384115  384117  384121  384127  384129  384135  384139  384141  384145  384147  384151  384153  384155  384156  384157  384159  384160  384161  384163  384165  384169  384171  384175  384177  384181  384187  384189  384195  384199  384201  384205  384211  384217  384219  384225  384229  384231  384237  384241  384247  384255  447090 

   (2008年上海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10~11题。 

10.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

①天山博格达峰的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山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再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2010年厦门质检)“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2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试题详情

   (2010河北保定)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昼长的季节变化

试题详情

   (2008年广东卷)读某地年气温降水量分布图(下图),回答4~5题。 

4.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5.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试题详情

   (2008年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试题详情

(二)矢量和;频率;加强;减弱;干涉图样;整数倍;半波长奇数倍;波绕过障碍物;比波长小;相差不多;纵波;20 Hz ---20000 Hz;0.1s;

考能训练

1.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称为波速,波速的大小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振幅无关,所以A、B二选项错。由于振动质元做简谐运动,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振幅的4倍,所以C选项错误;根据经过一个周期T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所以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即D选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由图可看出波长为4m,t=0时刻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将图像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T/4时,a的振动状态与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9.5m处和1.5m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对;ab质点相隔3m,即相差3T/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该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D错。

答案:C

3.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x=0.15m=,当n=0时,,A项正确;当n=1时,,C项正确;当n3时,,D项错。

答案:AC    

4.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0.1s,故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A正确;因为波速为,当n=2时,波速为34m/s,故C正确;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

答案:AC    

5.解析:本题考查振动以及波动的传播规律,只有理解波动(图象)传播的规律,准确把握波动过程中的图象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才能作出确切和完整的判断。

由于波向右传播,据“a点位移达正极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可画出此时a、b间的最简波形,如图17所示。

因未明确a、b距离与波长的约束关系,故a、b间的距离存在“周期性”。即

(n1+  (n1=0,1,2,……)

因所给定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未知,故运动时间也存在“周期性”。即

  (n2=0,1,2,…)

因此可能的波速为

当n2=0,n1=0时,V=4.67m/s;

当n2=0,n1=1时,V=2m/s;

(n2=0,V随n1增大还将减小。)

当n2=1,n1=0时,V=23.3m/s;(n1=0,V随n2的增大而增大。)

当n2=1,n1=1时,V=10m/s;

据以上计算数据,不可能出现B和D选项的结果,故选项A、C正确。

答案:AC

6.解析: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T=0.6s,解得T=0.8s,A错;由图可知振幅A=0.2m、波长λ=8m。t=0.9s=1T,此时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B错;0.4s=T,运动路程为2A=0.4m,C错; t=0.5s=T=T+T,波形图中Q正在向下振动,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了T,经T到波谷,再过T到波峰,D对。

答案:D

7解析:,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所以,A对,波速,B错;由振动图像知,在3s末,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

答案:A

8.(1)如图70所示,根据图象,波的波长λ= 4m,周期T=1s …………………………2分

  (2)波速为v =λ/T = 4 m/s ………………………………………………………………1分

     波传到Q点用的时间s …………………………………………… 2分

  (3)传到Q点时的波形如图所示 ………………3分

9.[解析]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声源相同,频率f相同、周期T相同(CD均错);又声波在水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速度v大,根据波长λ=vT可知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由题15图波形曲线可知b比a的波长长,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A对、B错。

答案:A

10.[解析],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所以,A对,波速,B错;由振动图像知,在3s末,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

答案A

11.解析:由图可知,两波再次出现原波形时,A经历一个周期TA,B经历n(n=1,2,3,…。)个周期,有nTB=TA,可得:,则有答案ABC正确。

答案:ABC

12、[解析]该波的波长为4m,PQ两点间的距离为3m。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当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而Q点此时应处于波峰,B正确。当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P点处于向上振动时Q点应处于波谷,C对。

答案BC

13答案: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振动周期T=0.4s          

t=0时刻分析,质点A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处于波谷,设波长为λ

 (n=0、1、2、3……)            (

所以该波波长为

因为有λ>3.0m的条件,所以取n=0,1             

n=0时,,波速       

n=1时,,波速         

14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m,λb=4.0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

s=1s    s=1.6s

(2)两列波的最小公倍数为  S=20m

t=0时,两列波的波峰生命处的所有位置为

     x=(2.520k)m,k=0,1,2,3,……

(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要找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重合处,必须从波峰重合处出发,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厅数倍恰好相等的位置。设距离x=2.5m为L处两列波的波谷与波谷相遇,并设

L=(2m-1)   L=(2n-1),式中mn均为正整数

只要找到相应的mn即可

λa=2.5m,λb=4.0m代入并整理,得

由于上式中mn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

15解:(1)波长……………………………………………………①

     图象如图所示

  (2)设S点的振动经t1传播到……………………②

   振动传到该质点后又经过周期该质点才振动到波峰

   ……………………………………………………③

   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0.325s…………④

16.(1)波向左传播,设传播的最小距离为Δx,

        

若波向右传播,则:

      (N=0,1﹒2﹒3…) 

    解得:

       (N=0,1﹒2﹒3…) 

    因此当n=0时,周期具有最大值,设周期的最大值为Tm

    Tm=0.8s            

(2)  由于

    所以

    因此拨向左传播。       

实验十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考点知识梳理

;悬点到小球重心;半径;刻度尺;固定;游标卡尺;

考能训练

1.

(1)①; ②平衡;;

 
所选器材
简述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A、C、E
用弹簧秤称出带夹子重锤的重力大小G,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则g=G/m

实验设计
B、D、F、G、I、K、M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小车一起沿斜面下滑。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改变斜面高度再测一次。利用两次数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算出结果。

2.小球直径d  

3.[解析]:单摆摆长为摆线长度与小球半径之和,因该同学将偏小的摆长代入公式计算,所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于实际值;为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T′,根据公式与图像的函数关系式可推导得到摆角θ=0时横轴的截距为T0

[答案]:(1)偏小(2)T′(或tn)、θ,   T

4.[解析]题目考查了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设A、B的摆线长为LA和LB,摆线到重心的距离为L1,所以A、B的两处的摆长分别为LA+L1和LB+L1,根据周期公式  (1)   (2)    (2)-(1)得

  从式子中可以看出,最终的结果与重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影响g值的测量。

[答案]  相同

5.[解析] (1)应将待测物体正确地放在测脚中如乙图;(2)单摆1个周期遮光两次;单摆周期与小球质量、大小无关,但若改用直径变为原小球直径的2倍,周期变大,但遮光时间Δt变大

答案:(1)乙(2)2t0,变大,变大

6.解析: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满足此条件;因为最低点位置固定、容易观察,所以在最低点启动秒表计时;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不易读准、误差大,应测多个周期的时间求平均值;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①是,②是,③否,20.685(20.683-20.687),摆长

7.解析:①用轻绳和小石子做一个摆长是单摆,测出它在山顶的周期

②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

③设高峰的海拔高度为,则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所以   ,式中的为地球半径。

命题解读:本题是单摆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的综合应用,用单摆测量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再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理论值),然后列出等式进行求解。

试题详情

(一)介质中;波源;介质;垂直;波峰;波谷;一直线上;密部;疏部;迁移;相同;相同;总是相等;一个波长;完整波(即波长);振源;不变;频率;发生变化;单位时间;介质;正弦(余弦);

试题详情

噪声的作用

(1)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2)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

(3)有源消声

 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第二节 机械波

考点知识梳理

试题详情

16.(07大足):如图13-2-28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s后的波形图线.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3-2-28
 
 

试题详情

14、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m处重合,如图13-2-26所示。

(1)求两列波的周期TaTb

(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3)辨析题:分析并判断在t=0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13-2-26
 

某同学分析如下:既然两列波的波峰存在重合处,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处也一定存在。只要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得到波谷与波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求出这些点的位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5、(烟台市2008届第一学期期末考)在坐标原点O处有一质点S,它沿y轴做频率为10Hz、振幅为2cm的简谐运动,形成的波沿x轴传播,波速为4m/s,当t=0时,S从原点开始沿y轴负方向运动.

  (1)画出当S完成第一次全振动时的波形图;

13-2-27
 
  (2)经过多长时间x=1m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