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16.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Bg = mBa ①
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同理列方程 F-(mA+mB)g =(mA+mB)a ②
由①②解得 F=(mA+mB)(g+a)=12×12.5=150(N)
16、 m=1 kg, α=30°
解析:由图得:a==0.5 m/s2,
前2 s有:F2-mgsinα=ma,2 s后有:F2=mgsinα,代入数据可解得:m=1 kg,α=30°.
15、 9 N 0.125
解析:当拉力为F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m/s2=1 m/s2,当拉力大小减小到F/3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m/s2=0.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f=m(-a′),解得F=9 N
f=5 N,μ==0.125。
14、27 m 0
解析:对减速运动,得先判断在给定时间内物体是否已经停下来,来确定题给时间是否为有效时间。小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t=s=3 s<4 s,因此有效运动时间为3 s,则4 s内的位移就是3 s内的位移。s=v0t-at2=18×3 m-×6×32 m=27 m,4 s末的速度为零。
13、20 N 水平向左
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此f=μN=μmg=0.2×100 N=20 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在计算摩擦力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12、15 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45°
解析: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求合力时,往往采用先分解后合成的方法,将每个力沿x轴和y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求出x轴方向的合力和y轴方向的合力,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这几个力的合力.于是可按图解得:
Fx=F1cos30°-F2cos30°
=(20×/2-10×/2)N=15 N
Fy=F1sin30°+F2sin30°-F3
=(203×1/2+103×1/2-11) N≈15 N
F合==15 N
tanθ=Fy/Fx=1,θ=45°
即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45°.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