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190  384198  384204  384208  384214  384216  384220  384226  384228  384234  384240  384244  384246  384250  384256  384258  384264  384268  384270  384274  384276  384280  384282  384284  384285  384286  384288  384289  384290  384292  384294  384298  384300  384304  384306  384310  384316  384318  384324  384328  384330  384334  384340  384346  384348  384354  384358  384360  384366  384370  384376  384384  447090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设计意图: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试题详情

2.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设计意图:导语有如文章的起笔,常常颇费心机。这里的教学引言,舍弃花哨,不枝不蔓,注重实际,同时也讲究艺术,通过比较,温故知新,鲜明地提示了一条教与学的思路。]

试题详情

1、这堂课我们学习毛译东用“沁园春”作词牌名的的另一首词“长沙”。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试题详情

2、学生忆诵《沁园春·雪》。

试题详情

1、CAI歌曲《沁园春·雪》;

试题详情

8、小狗包弟

巴金

情节      ----      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         伤感

开端(包弟来历)          愉快

发展(七年相处)          快乐

结局(痛别包弟)        忧虑轻松沉重

尾声(真诚忏悔)          歉意

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迁

试题详情

(四)、课堂总结

1、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对社会的伤害之深。

2、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他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试题详情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旨。

探究、讨论、交流:

1、  包弟讨人喜欢,作者却不得不将它送走,为什么?(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2、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3、  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抚平了作者心灵上的创伤了吗?作者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时间并不能抚平作者心灵上的创伤)

4、  纵观全文,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个故事?有何异同?第一个故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两个故事,都是写狗,一个是关于狗的仗义,一个是关于人的背弃。第一个故事既引出了第二个故事,同时也起到了对照衬托的作用。)

5、  作者写小狗有何意义?(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以小见大。)

(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

试题详情

(二)、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情节把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学生浏览课文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尾声(真诚忏悔)

2、情感把握

本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学生品文体验作者情感,然后各抒已见,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