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216  384224  384230  384234  384240  384242  384246  384252  384254  384260  384266  384270  384272  384276  384282  384284  384290  384294  384296  384300  384302  384306  384308  384310  384311  384312  384314  384315  384316  384318  384320  384324  384326  384330  384332  384336  384342  384344  384350  384354  384356  384360  384366  384372  384374  384380  384384  384386  384392  384396  384402  384410  447090 

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能力目标: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试题详情

1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如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水平运动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P、地转偏向力E、近地面摩擦力。 

(2)P、E、F三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_。其中P与等压线???___________?,且指向___________。V与E___________;E在北半球___________偏。F方向与V___________。

(3)图中B点风速较A点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2010年济南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  图2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3为图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图2

图3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3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试题详情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1.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

试题详情

   下面为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9题。 

7.上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

A.1004  1006

B.1006  1008 

C.1008  1010

D.1004  1008

8.在上右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                        (   )

A.偏东风             B.偏北风 

C.偏西风             D.偏南风

9.在两图间隔的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

A.台湾岛             B.珠江口 

C.黄河口             D.辽东半岛

试题详情

   (2010年广东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试题详情

1.(2010年苏中联考)根据下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试题详情

(三)波;横;

考能训练

1.解析:公式l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x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

答案:C。

2.解析:白光从左侧照射到薄膜上.经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这样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故选B弃A.由于薄膜从上到下逐渐变厚,且同一水平线上厚度相同,两列反射光叠加时振幅相同,故彩色条纹是水平的,选C弃D. 

答案:BC

3.解析:若使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即让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光叠加作用减弱,为减小反射的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则要求红外线在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叠加作用减弱,即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膜中波长的1/4。

[答案]B

4.[解析]太阳光或白炽灯发出的光是自然光,它包含有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且沿着各个振动方向的光强相同。当这种光经过偏振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即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通过了偏振片P,形成偏振光,这种偏振光传到偏振片Q时,当偏振片P和Q透振方向平行时,会完全穿过,垂直时不会穿过,透射程度与二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有关,因此才出现题中所述的现象,该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答案]B

5.解析: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现象,A错;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B错;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C错;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对。

答案:D

6.解析: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X光的穿透性;光导纤维传输信号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A

7.解析: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的公式△x=λ可知,由于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所以改为红光后条纹间距一定增大,A正确;紫光的临界角比红光的临界角小,所以紫光发生全反射后红光不一定发生全反射,B错误;由于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紫光的能量比红光的能量大,紫光发生光电效应红光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镜是为了防止玻璃的反光,所以D错误。

答案:A

8.解析: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两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错;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对。

答案:BD

9.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对。

答案:D

10.[解析]单缝衍射的条纹是不等间距,中央亮纹又宽又亮

[答案]D

11.解析:经过平行玻璃砖后,光线①偏折角小,侧移的距离小,则光线①的折射率,即光线①的频率小,据此判断光线①为红光,光线②为紫光,选项A错误。由可知,色光①在玻璃中的速度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速度快,选项B错误。由于光线的频率不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由可知色光①在玻璃中的波长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波长大,选项D正确。

易错点悟:本题以光线经过平行玻璃砖为背景,考查折射率、频率、波速、波长间的关系。部分考生不明确光线经过平行玻璃砖后产生的侧移距离跟哪些因素有关,导致不能得出两束光线之间的折射率关系,其他选项也无法解答。

答案:D

12.解析:由可知,蓝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大,蓝光的速度较小,A错;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蓝光的折射率大,向法线靠拢偏折得多,折射角应较小,B错。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由公式可知,红光的折射率小,临界角大,C正确;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由公式可知蓝光的波长短,相邻条纹间距小,D错。

答案:C

13.解析:由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可知,无论换成哪种波长的色光做这个实验,光程差

所以在与光源正对的点总是形成亮条纹。

依题意,用波长为的橙色光照射时,点形成的亮条纹是第一级亮条纹,则有

    

对紫光来说,有

    

所以,此时在点将会出现暗条纹。

正确答案为

14.答案:圆孔;圆形障碍物;大。

命题解读:波的衍射实质上也是干涉;要熟悉几种常见的衍射图样,图样的中央应该是与障碍物或孔相对应的;要记住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5(1)如右图所示

(2)

因为,所以

实验十四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点知识梳理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考能训练

1.ACD 

2.AD  

3. 解:在白纸上另画一条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较小的直线OA,把大头针P1、P2竖直地插在所画的直线上,直到在y<0的区域内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1、P2的像.

   插上P3后,P3刚好能挡住P1、P2的像. 

4.1.73   经P1′.P2′的光线在MN处发生全反射

5.答案:(1)不再平行;(2)1.5。

解析:(1)由折射定律得AB和CD面不平行,所以两次的折射不对称,所以出射光与入射光不平行。

(2)根据折射率定义:,代入数据计算得:n=1.5。

6.(1)1.73  (2)P4  (3)1  

7.1.50 

8.直尺  竖直  AC  CB

/

9.解析  (2)用图①测定折射率时,玻璃中折射光线偏折大了,所以折射角增大,折射率减小;用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与玻璃砖形状无关;用图③测折射率时,无法确定折射光线偏折的大小,所以测得的折射率可大、可小、可不变. 

答案  (2)偏小  不变  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实验十五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考点知识梳理

;米尺;测量头;分划板;目镜;手轮;中心;之差;

考能训练

1. 解析:C点拨:若两个偏振片互相垂直,则振动方向垂直,不符合产生干涉的条件.因为产生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故选C。 

2.解析:滤光片应放在单缝和双缝之前,测∆时,分划板刻线要与双缝平行放置,如果双缝是水平放置的,则分划板刻线也应水平放置.换不同滤光片后,在光屏上应得到不同颜色的干涉条纹.综上所述,应选C

3.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x=,d是双缝的距离,是双缝到屏的垂直距离,为光的波长.由上述公式可判断B、D是对的.[答案]BD

[点拨]牢记∆x=是分析和判断的依据. A

4.解析:安装干涉仪要做到: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双缝要处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相互平行,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能太暗,综上所述,应选B、D[点拨]搞清原理、记清步骤是判断的依据.C

5.②滤光片 ③单缝 ④双缝 减小双缝间距离,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6.(1)A  D  C  B  E   (2)1.790   4.940;(3)567;  

7.  0.94,  607.  

8.解析: (1)做该实验时用单色光,应特别注意,②是滤光片,其他依次是单缝屏、双缝屏、遮光筒和毛玻璃屏。由条纹间距公式可知,要增大相邻条纹间距,应该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或者减小两缝间距离。

答案  (1)滤光片  单缝  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减小双缝间距离

9.(1)2.190,7.868(2), 676

10.解析:⑴0.640,10.295,536  ⑵B

11.解析:依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可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需要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应将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L

答案:长,增大。

试题详情

(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阴影中心;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或比光的波长小;亮条纹;不同;紫光;红光;不等距;阴影中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