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
|
(九)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八)、知识应用
1、将3g碳和8g氧气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g二氧化碳。
2、点燃7.2g镁带完全反应后,生成氧化镁1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有人认为:铁丝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比铁丝重、钢铁生锈后质量会变重、煤燃烧后质量会变轻等,这些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呢?
4、课本第108页挑战自我
设计意图: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反应现象。
(七)、讨论交流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可以先问学生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200ml吗?学生都知道理由(分子之间有间隔),引出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粒子解释。
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从而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形象。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质量守恒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个不变”(板书)。
(六)、分析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 “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等几个关键词语的理解,做到“引而不灌”。
(五)、得出结论
在学生探究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在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及内容)
设计意图: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让知识系统化,板书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四)、演示实验
1、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2、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设计意图:在上面学生活动中出现“等”与“不等”两种结果,教师演示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特别是在敞口和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得出规律。
(三)、实验探究
1、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探究实验二: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分成六个小组(1、2、3组做实验一,4、5、6组做实验二),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后,各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包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
|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
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 |
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
|
|
实验现象 |
|
|
称量反应后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结果的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品质,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猜想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出不同的假设与猜想:
A、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B、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C、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设计意图:学生得到问题后,根据各自经验和知识不同,一定进行猜想与假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 、提出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是否与燃烧的铁丝的质量相同?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由此产生学习动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