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874  384882  384888  384892  384898  384900  384904  384910  384912  384918  384924  384928  384930  384934  384940  384942  384948  384952  384954  384958  384960  384964  384966  384968  384969  384970  384972  384973  384974  384976  384978  384982  384984  384988  384990  384994  385000  385002  385008  385012  385014  385018  385024  385030  385032  385038  385042  385044  385050  385054  385060  385068  447090 

5.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菌,通过基因工程菌,将所带的外援基因进行表达,获得大量的外援基因产物,以此获得大量的抗生素。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  )

A.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B.中心法则

C.基因分离定律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试题详情

4.下列哪项不是抗生素的生产方式?                    (  )

A.微生物发酵工艺     B.在植物细胞中合成

C.菌种诱变         D.化学合成

试题详情

3.日常生活中,要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这样的清洁用品,会使人们远离病菌的干扰

B.使用清洁用品洗涤水果是,要洗干净。

C.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造成污染

D.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

试题详情

2.人们吃了滥用抗生素培育的鸭子,这样的后果是               (  )

A.该种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功能

B. 残留的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C. 残留的抗生素不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D. 这样的鸭子更肥,更有营养。

试题详情

1. 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使用抗生物可能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普通菌株变异的结果

B. 繁殖速度快,个别个体具有应变能力

C. 抗生素对该种耐药菌不起作用    

D. 长期使用抗生素,对菌株选择的结果

试题详情

(四);  H+H→He+n

考能训练答案

1. 解析: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

答案:D

2. 解析:写出核反应方程为:,从而可知

答案:D

3. 解析:由原子核符号的意义,很容易判定A、B是正确的.  

至于各种衰变的次数,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6次)

   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

 2X- y=90- 82= 8    所以y=2x-8=4(次)   即D也是正确的.   

答案:ABD

4. 解析:聚变反应时将质量较小的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核,聚变过程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目前核电站都采用采用铀核的裂变反应。

答案:B

5. [解析]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A错;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B对;根据三种射线的物理性质,C对;U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Pb的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124,因而铅核比铀核少10个质子,22个中子。注意到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故α衰变的次数为x= =8次。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  2x-y+82=92, y=2x-10=6次。故本题正确  

答案:B、C。

[点评]:1 本题考查α衰变、β衰变的规律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2 β衰变放出的电子并不是由核外电子跃迁出来的,而是从核中衰变产生的。

6. 解析:如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白纸就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mm的铝板;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穿越1mm的铝板如同高速子弹穿过薄纸一样,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探测器不能明显反映这种变化,而射线穿透能力较强(穿透几mm厚的铝板)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探测器能明显反映这种变化,应该使用射线。

答案:B

7. 解析:此例考察的是半衰期的概念,可做如下分析:

若开始时两种核的个数分别为N1N2,则经时间2T后剩下的核的个数就分别为,而此时两种核的质量相等,于是有

由此可得 N1:N2=b:4a

若开始时两种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经时间2T后剩下的核的质量就分别为,而此时两种核的个数相等,于是有  由此可得

8. 解析:两个相切的圆表示在相切点处是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由于无外力作用,动量守恒,说明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与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若是它们带相同性质的电荷,则它们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相反,则轨道应是外切圆,若它们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则它们的轨道应是内切圆.图示的轨迹说明是放出了正电荷,所以可能是α衰变或放出了一个正电子,故A、C两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仅仅只是判断衰变的种类,而没有判断轨迹是属于哪种粒子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原子核发生的衰变,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而新核的电量一般远大于粒子(α、β)的电量,又在同一磁场中,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时,其圆运动的半径R=mv/qB,此式的分子是相等的,分母中电量大的半径小,电量小的半径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半径小的是新核的轨迹,半径大的是粒子(α、β或正电子)的轨迹.

9. 解析:中质量亏损为Δm1=1.0078u+12.0000u-13.0057u=0.0021u,

根据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中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质量亏损为Δm2=1.0078u+15.0001u-12.0000u-4.0026u=0.0053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Q1=Δm1C2、Q2=Δm2C2,则Q1<Q2

答案:B

10.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带入数据得=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答案:C.(1)A; (2),遵循动量守恒。

11. 解析:设乙核质量为m,甲核质量为m=11m,氮核质量为14m。则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知,乙核质量数为:

   14+1-11=4,即m=4m

   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 mv+ mv

   解得v==2×l06m/s

   设乙核的电量为q,则由:R=mv/qB,得:q=mv/BR=3.2×1019(C)=2e

12. 解析:(1) 

(2)质量亏损  △m=0.0059u  

E=△mc2=0.0059×931MeV=5.49MeV 

(3)设钍核,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速度分别为V1V2m1V1=m2V2

  

13. 解析:(1)

(2)

氦的含量

(3)由估算结果可知,≈2%远小于25%的实际值,所以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试题详情

(三)核力;2.0×1015 m;它相邻的核子间;小;E = mc2ΔE=Δmc2

试题详情

(二)质子;中子;核子;核子数;质子数;同位素; ;电离性;贯穿性;碳14;

试题详情

(一)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83;放射性;α射线;β射线;γ射线;+He;+e;α衰变;β衰变;不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核本身;无关;

试题详情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生长。根据你学过的知以,试论述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公转的周期,日地的平均距离及地球的表面温度变化的趋势。(不考虑流星及外星球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解析]太阳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辐射大量光子,根据质能方程ΔE=Δm·C2,可知太阳的质量M在不断减小。由万有引力定律F=GMm/r2知,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也在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v2/r知,日、地距离r将不断增大。由v=知,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将减小(或地球克服引力做功,动能减小),所以地球运行周期T=2πr/v将增大。由于太阳质量不断减小,辐射光子的功率不断减小,而r日地增大,所以辐射到地球表面热功率也不断减小。这样,地球表面温度也将逐渐降低。

第四节 原子核与放射性  核能

考点知识梳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