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TP与磷酸肌酸的关系
ATP+肌酸 磷酸肌酸+ADP
由于生物体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而又要尽可能多地储存能量,因此ATP在满足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下,把一些能量转移,暂时储存在磷酸肌酸中,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上式中物质和能量均是可逆
1.几种能源
(1)最终能源-光能;(2)储备能源-脂肪;
(3)主要能源-糖类;(4)直接能源-ATP。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重新生成,这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储存和释放都非常重要。
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多,但可迅速转化循环利用。如
下图所示:
转化式:ADP+Pi+能量 ATP
上式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表示细胞内ATP与ADP的循环过程,并不表示化学上的可逆反应,这是因 为:
(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一个水解反应,催化 该反应的酶是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是一种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其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来源看: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则主要是化学能和太阳能,因此能量的来源不同。
(3)从ATP的合成与分解场所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并不是可逆反应。但ATP与ADP在细胞内可以反复循环变化着,该反应能明确表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循环过程,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深化拓展
1.ATP的形成途径
3.ATP与ADP的转化
ATP分子中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
ADP转化为ATP时所需能量,在动物体内来自于 ,在植物体内还可来自于 。
归纳总结
2.功能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
1.结构
ATP的结构简式是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两个 。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中。
6.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试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物质 |
适量唾液 |
锈铁钉 |
生土豆块 |
熟土豆块 |
生土豆块稀盐酸 |
实验结果 |
几乎无气泡 |
少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几乎无气泡 |
几乎无气泡 |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通过分析,2号和3号试管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该反应,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3号和4号试管对照说明了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ATP的结构及其与ADP的转化
基础梳理
5.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粉一定是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是葡萄糖的结论。
2. 探究类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
(1)从已知入手,分析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分析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理安排各变量“出场”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例如,实验的已知条件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作用”。自变量是两种底物即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因变量是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度等变化的结果。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为淀粉、蔗糖溶液的浓度及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中的温度及酸碱度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