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900  384908  384914  384918  384924  384926  384930  384936  384938  384944  384950  384954  384956  384960  384966  384968  384974  384978  384980  384984  384986  384990  384992  384994  384995  384996  384998  384999  385000  385002  385004  385008  385010  385014  385016  385020  385026  385028  385034  385038  385040  385044  385050  385056  385058  385064  385068  385070  385076  385080  385086  385094  447090 

2.ATP与磷酸肌酸的关系 

  ATP+肌酸    磷酸肌酸+ADP 

  由于生物体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而又要尽可能多地储存能量,因此ATP在满足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下,把一些能量转移,暂时储存在磷酸肌酸中,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上式中物质和能量均是可逆

试题详情

1.几种能源 

  (1)最终能源-光能;(2)储备能源-脂肪;

  (3)主要能源-糖类;(4)直接能源-ATP。 

试题详情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重新生成,这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储存和释放都非常重要。

  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多,但可迅速转化循环利用。如

  下图所示:

转化式:ADP+Pi+能量  ATP 

  上式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表示细胞内ATP与ADP的循环过程,并不表示化学上的可逆反应,这是因 为:

 (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一个水解反应,催化 该反应的酶是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是一种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其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来源看: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则主要是化学能和太阳能,因此能量的来源不同。 

(3)从ATP的合成与分解场所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并不是可逆反应。但ATP与ADP在细胞内可以反复循环变化着,该反应能明确表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循环过程,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深化拓展 

试题详情

1.ATP的形成途径 

试题详情

3.ATP与ADP的转化 

  ATP分子中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

  ADP转化为ATP时所需能量,在动物体内来自于       ,在植物体内还可来自于     。 

归纳总结

试题详情

2.功能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

试题详情

1.结构

  ATP的结构简式是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两个      。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中。 

试题详情

6.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试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通过分析,2号和3号试管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该反应,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3号和4号试管对照说明了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ATP的结构及其与ADP的转化

基础梳理

试题详情

5.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                                 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粉一定是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是葡萄糖的结论。

试题详情

2. 探究类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 

  (1)从已知入手,分析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分析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理安排各变量“出场”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例如,实验的已知条件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作用”。自变量是两种底物即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因变量是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度等变化的结果。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为淀粉、蔗糖溶液的浓度及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中的温度及酸碱度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