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4950  384958  384964  384968  384974  384976  384980  384986  384988  384994  385000  385004  385006  385010  385016  385018  385024  385028  385030  385034  385036  385040  385042  385044  385045  385046  385048  385049  385050  385052  385054  385058  385060  385064  385066  385070  385076  385078  385084  385088  385090  385094  385100  385106  385108  385114  385118  385120  385126  385130  385136  385144  447090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索波荷颭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参考答案]诗歌通过“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等细节描写,把女子的羞涩、纯真和内心的慌乱生动地表现出来。

夜笛词    (唐)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参考答案]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笛声寥亮入东家”,引动“灯下裁衣妇”的思绪,竟然把衣服剪成了一朵同心花。就是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对吹笛人的相思之情。

试题详情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参考答案]:作者将“南陌”杏花与“北陂杏花”对比,托“北陂杏花”言诗人刚强耿介、高尚纯洁的自我人格。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参考答案]诗歌托物言志。夏天,大片旱苗将要枯死。但云彩却忽而倒映水中,忽而隐藏山后,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总是高高在上,悠悠化作奇峰,就是不肯下雨。讽刺统治者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疾苦。

试题详情

离   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参考答案]作者用历经沧海其他的水就不能算水、看过巫山云彩其他的云就不能算云,用“花丛”比喻“女群”,并说自己“懒回顾”,来比喻自己只钟情于妻子一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参考答案]诗歌开头用眼前之景“杨柳青青江水平”起兴,引出下文,听到“郎”在“江上踏歌”之声,进而引发想念之情。

试题详情

春   思   (唐)李白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参考答案]诗歌前四句是思妇想像的边地之景,和丈夫回归时自己的情感,是虚写;后两句是思妇看到春风吹动罗帏时的心情,是实写。虚实相生,既表现了思念痛苦,又表现了思妇的忠贞。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参考答案]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第一次实写,是作者身临其境之景;第二次虚写,是作者想像团聚时刻、西窗共话时的回忆之景。由此来表现作者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参考答案]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试题详情

冬   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诗中写道,泥土酥软,燕子双双飞来飞去,暖和的沙滩上,一对对鸳鸯静睡不动。全诗紧扣春天这个中心,动静结合,色彩明快,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

芦   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参考答案]诗中“摇浪花”“浑似雪”两个比喻,一个偏重于动态形象的描绘,一个偏重于静态色彩的描绘,把秋风吹动芦花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并通过月光下芦花茫茫一片的景象,营造了朦胧、安谧、纯净的美好境界。

试题详情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

[参考答案]这首诗第一句对比,说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鲜艳亮丽地开放。主要用烘托的方法。清浅的泉水烘托梅花疏落有致的身影;朦胧的月色烘托梅花淡雅清幽的香气;用鸟儿想落还先偷偷睁眼把梅花张望,用粉色的蝴蝶也对梅花痴迷神往,烘托梅花分外美丽。从而表现出梅花淡雅高洁、美艳不俗、只可远观、不可近狎的品格。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用“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飞、北风劲吹、大雪纷下的情景,极力渲染送别时天气的恶劣,更能反衬出作者激励友人的一腔豪迈之情。

试题详情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岁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参考答案]诗歌将“去岁”“人面桃花相映红”和今年“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情景对比,表达作者访人而不得见的遗憾。

杨   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参考答案]作者用“百花长恨风吹落”反衬“杨花独爱风”,托物言志,表现对自由的追求。

次韵梨花    (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参考答案]诗中用“各相红”“桃花人面”反衬“天然玉作容”的梨花,表现梨花的天然无饰、冰清玉洁。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参考答案]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赋予菊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试题详情

如金德淑的《望江南》:“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词中用了比喻、反衬等手法。作者把万里长城比作缟带,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这又是以雪为喻,形象地表达出国家破亡、山河披上缟素的神州陆沉之痛。“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作者用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突出了暗淡的现境,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词的意境可谓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堪称亡宋之挽歌。这段分析中,“形象地、突出了”就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掌握表现方法,我们再举一些例子来作简要赏析。

试题详情

(二)、分析:即“什么样”,也就是诗词内容是如何体现这种表达技巧或这一写作特点的。答出表达技巧的材料构件和表达效果。

如李白的《夜雪》:“已讶衾被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如果要求是“赏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方法。”“参考答案”可为: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方法。诗歌写的是“夜雪”,但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雪如何大,而是写了“衾被冷”、“窗户明”、“折竹声”来表现雪下得大,鲜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动。其中第一句是评价,后面的“夜雪”“衾被冷”“窗户明”“折竹声”是材料构件,“来表现雪下得大,鲜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动”是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可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的具体内容,如“来表现雪下得大”,一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下面有提示),如“鲜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动”,艺术效果有时可以省略,但表达的具体内容必须贴切而具体。

组织答案时,注意品评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试题详情

(一)、评价(定性):即“怎样写”,也就是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语言和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