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5330  385338  385344  385348  385354  385356  385360  385366  385368  385374  385380  385384  385386  385390  385396  385398  385404  385408  385410  385414  385416  385420  385422  385424  385425  385426  385428  385429  385430  385432  385434  385438  385440  385444  385446  385450  385456  385458  385464  385468  385470  385474  385480  385486  385488  385494  385498  385500  385506  385510  385516  385524  447090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延长保鲜期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将工业用盐(如NaNO2)用于烹调

试题详情

5.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试题详情

4.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B.难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可以燃烧

试题详情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滴加液体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移开蒸发皿     读出液体的体积

A          B          C         D

试题详情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B.纯铝的硬度大于铝合金

C.钢是纯净物

D.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

试题详情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        

D.用水将浓盐酸稀释

试题详情

35.(3分)将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32.9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加入326.9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21.0g。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题详情

34.(3分)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5.6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的质量。

试题详情

33.(8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⑴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___和_______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_____

⑵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2.(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⑴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____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