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5546  385554  385560  385564  385570  385572  385576  385582  385584  385590  385596  385600  385602  385606  385612  385614  385620  385624  385626  385630  385632  385636  385638  385640  385641  385642  385644  385645  385646  385648  385650  385654  385656  385660  385662  385666  385672  385674  385680  385684  385686  385690  385696  385702  385704  385710  385714  385716  385722  385726  385732  385740  447090 

2.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试题详情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跨南北半球,乙地跨东西半球 

B.两地都位于南太平洋

C.两地所在海域的水温差异较大   

D.两地的自然景观较为相似

(2)判读评价类

(07,江苏)右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试题详情

12.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的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的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在环境条件(DDT)“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中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中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为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中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中的另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的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实验二的分析,你认为: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果蝇群体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         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之    。(前;中;后)。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试题详情

11.(2010年广铁一中模拟)某种野生型细菌,自然条件下产生了:Ⅰ型(含LA基因)、Ⅱ型(含LB基因)、Ⅲ型(含LC基因)三种新类型,现将等量四个品系的细菌混合,置于恒定密闭条件下培养,间隔相同时间,六次测得个体数量(单位:个/10-2mm3)如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2
3
4
5
6
野生型
95
150
320
320
300
250
Ⅰ型
100
210
655
950
1085
1100
Ⅱ型
80
120
110
98
60
35
Ⅲ型
110
160
210
215
150
73

(1)野生型细菌能产生多种新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多种新类型细菌的出现,表明了生物变异具有            的特性。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在自然条件下菌群中LA基因频率会上升”的结论?为什么?

                                       。 

(3)如果Ⅱ型细菌在空气中能很好生存,那么将Ⅰ、Ⅱ型细菌通过人工融合形成杂种细菌,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什么?   。在通气培养下的生存情况如何?          

              。 

试题详情

10.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      ,进化的实质是                        

试题详情

9.(2009年肇庆二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乙为疟疾流行地区。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的比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的A的基因频率将    ,乙地区人群中的A的基因频率将    。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基因的频率会   

(4)对于一个已出生的孩子,如何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查其是否携带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                   。 

试题详情

8.(2009年广东卷)《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试题详情

7.(2009年佛山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体细胞基因型为AaaBBb的植株不一定是三倍体 

B.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C.没有细胞核结构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试题详情

6.(2008年山东卷)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试题详情

5.(2009年深圳二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的两个种群即为两个物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