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5677  385685  385691  385695  385701  385703  385707  385713  385715  385721  385727  385731  385733  385737  385743  385745  385751  385755  385757  385761  385763  385767  385769  385771  385772  385773  385775  385776  385777  385779  385781  385785  385787  385791  385793  385797  385803  385805  385811  385815  385817  385821  385827  385833  385835  385841  385845  385847  385853  385857  385863  385871  447090 

17.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表达作者对苇身处荒漠却能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活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2分)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愿望。(2分)(大意对即可)

试题详情

16.(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以“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顽强地生长的特点。(3分)

  (2)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芦苇“群居”的特点,以“女子”来类比,也写出了芦苇柔弱的特点,但它们却能相互鼓励而顽强地成长起来。(3分)

试题详情

15.(1)“萎”,有“萎蔫”、“萎谢”、“萎落”之意,着重于“苇”的外形的描写。(2分)

  (2)“伟”,有“伟岸”、“伟大”之意,着重于“苇”的精神的表现。(2分)

  (3)两个同音字的巧妙运用,将“苇”的不同神情对举,表现了作者对“苇”的赞美之情。(2分)

试题详情

14.荒漠中的“苇”的特点是:瘦俏,不成气势、稀稀落落,结伴生长,有的已经干枯颓折。(3分)(答对3个特点给2分,4个以上给3分)  

   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荒漠”目的是说明苇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以此来反衬苇顽强的生命力。(2分)或:是为苇的出现作铺垫,来反衬苇值得赞美的生命力。(大意对即可) 

试题详情

17.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探究一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5分)

[答案及解析]

试题详情

16.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内容。(6分)

  (1)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2)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试题详情

15.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下面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试题详情

14.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本文主体是写“苇”,但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5分)

试题详情

19.是一个细腻温婉、爱子心切、孝顺父亲、寂寞忧伤的女教师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