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5691  385699  385705  385709  385715  385717  385721  385727  385729  385735  385741  385745  385747  385751  385757  385759  385765  385769  385771  385775  385777  385781  385783  385785  385786  385787  385789  385790  385791  385793  385795  385799  385801  385805  385807  385811  385817  385819  385825  385829  385831  385835  385841  385847  385849  385855  385859  385861  385867  385871  385877  385885  447090 

(2010年广东惠州模拟)读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回答1-2题。(双选)

1.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C是( )

A.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

B.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C.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D.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

解析:选AB。B指标国际通用标准是小于20%,而我国是50%,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应表示的是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工业产值低于20%,不可能是工业化的指标);C指标从数值可知是表示城市化水平。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2.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 )

A.农业就业人数比重远高于国际标准

B.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

C.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

D.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

解析:选AC。由上题可知,图中指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我国远高于国际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两个方面。

试题详情

              写景      抒情      

              乐       悲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苏轼初游赤壁的情怀,至于东坡先生为什么由乐转悲,又为什么总是能很快超脱,答案就在下节课,后两段苏轼对人生的诠释对我们会有更大的启迪。

试题详情

1 对于古文,我们一定要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2 组织朗读。

① 全体齐读两段,要求不错一字,读出感情。

② 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

③ 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④ 学生自读三遍。

     3  组织背诵。

① 教师投影背诵提示一,学生根据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

② 投影背诵提示二,全体齐背一遍。

③ 抽两位同学检查背诵情况。

④ 总结背诵方法: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画面法等。

试题详情

1 抽读第二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正音。

2 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3 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4 歌是欢乐的,而箫声却如此悲愁。此处有一个问题,从行文看,“主乐客悲”是明显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却说作者“力求排遣苦闷”,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决?请大家认真思考之后讨论,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假如有难度,可结合提示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这一句话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 就在此处,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了。

5 其实,作者的心情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本文中,而是贯穿在被贬到黄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投影两词:《卜算子》和《定风波》。教师简述如下:第一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词写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些情感变化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苏轼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苏轼的人生是真实的人生。

试题详情

1 抽读第一段,正音。

2 全体朗读一遍。

3 划出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4 投影一幅画面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试题详情

1 着重体会景与情及内在联系。

2 熟读并背诵一、二段。

试题详情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试题详情

17.读珠江三角洲某城镇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镇准备建设一码头,A、B两处中,  比较合适,理由是      

(2)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钢铁厂、化工厂和电子厂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镇引进  厂比较合适,理由是                           

(3)该城镇欲建设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C、D、E三个地区供选择,请列表对比三个地区的主要区位条件的优劣。

解析:码头要选择在海湾、风浪小的地区;同时最好避开河口,以免泥沙淤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密切结合当地的优势条件,还要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布局要受到科技、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三个备选地的优劣势即可。

答案:(1)B 位于海湾,风浪小;离河口较远,淤泥少

(2)电子 技术力量雄厚,对城区污染小,劳动力丰富

(3)

开发区
优势
劣势
C
环境优美,靠近大学
地势起伏较大,需毁林
D
靠近公路、河流,交通便利
同城区有河流隔离,占农田,有噪声污染
E
靠近海洋、河流,交通便利
距大学远,河流下游水质差

试题详情

 读深圳和长沙两地某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单位:元),完成14-15题。

 
生产成本
市场平均价格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深圳
1990年
1
5
8
4
28
2008年
1.2
6
18
6
32


1990年
1
5
6
2
28
2008年
1.2
6
10
3
32

14.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属于                      ( )

A.技术导向型企业            B.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C.原料导向型企业            D.市场导向型企业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该产品的各项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最大,故这类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答案:B

15.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解析:目前,该类工业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