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某种物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该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河流运输
19.图中河流的流量过程为 ( )
2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示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粮棉生产的区域化
B.发展农机技术,促进粮油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C.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
D.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
图1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
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16.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17.如图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读图,回答13-14题:
13.如图示意的四个城市中,其气候特点与下表统计数据相符的是 ( )
月份 |
1 |
2 |
3 |
4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2.5 |
20.1 |
18.5 |
16.2 |
14.6 |
12.3 |
11.4 |
13.4 |
14.7 |
15.3 |
17.8 |
20.1 |
降水量(毫米) |
8 |
5 |
10 |
50 |
78 |
91 |
98 |
51 |
49 |
40 |
25 |
14 |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14.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 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冷海水上泛而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如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9-12题:
9.日落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落,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 ( )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10.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顺时针、暖流 B.顺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逆时针、寒流
11.当船行驶至N处时,此时船上桅杆的影子最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伦敦的股市交易(早9晚5为营业时间)繁忙
B.北京的学生正在早上的上学途中
C.秘鲁夜幕已经降下,渔民早已归航 D.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工人正吃午餐
12.运用现代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遥感技术)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RS(遥感技术)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6-8题:
6.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 )
A.死海 B.波斯湾 C.黑海 D.里海
7.M城所在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于燥
8.N城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沿河、沿海的位置 B.丰富的石油资源
C.便利的管道运输 D.活跃的宗教活动
读图,依图中呈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分布在甲、乙两地区的矿产分别是 ( )
A.石油、天然气 B.铜矿、锰矿石
C.石油、锰结核 D.煤炭、铁矿石
5.图中城市相对集中的地区是 ( )
A.乌拉尔工业区 B.五大湖工业区
C.鲁尔工业区 D.巴黎盆地工业区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3.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 )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29.解析:该题借用区域分布图综合考查区域内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题.综合图中信息,特别是经纬度位置、海岸线走向、河流故道等判断该区域为黄河三角洲。其面积大,增长速度快主要与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有关;但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其增速将减缓。第(2)题,入海水道改向从自然方面而言主要是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人为方面则主要考虑陆上石油的开发。第(3)题,A市兴起则主要与石油开发有关。第(4)题,该三角洲突出的农业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解决措施则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可以采取淋盐和中和碱性物质的措施,二是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
答案:(1)黄河 黄河泥沙含量大;渤海为大陆架.海水浅 增长速度减慢 对其中、上游采取了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使黄河的泥沙含量减少(答出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可酌情给分)(6分)
(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受侵蚀填海造陆,变开发海上油田为开发陆上油田(2分)
(3)为了开发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2分)
(4)盐碱化 引黄河水淋盐,用酸性物质中和 种植耐旱耐盐碱的农作物等(5分)
28.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对统计表的使用、分析能力,具体考查的是20世纪世界各大洲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变化的数据分析。第(1)题,要求比较1900年各地区人均 GDP值.可将表格中1900年后各地区的GDP比重除以人口比重,从计算结果中找出最高值、最低值所在地区。第(2)题较第(1)题相对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在表格中分别比较出人口比重上升与GDP比重下降的大洲或地区。第(3)题,解题的依据是:一般地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就称之为高人口增长率。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达2.4%,很明显其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该区的人口贫困化;与此相反,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也就意味着它的人口已停止自然增长.必然会引起人121老龄化问题。
答案:(1)北美洲非洲(2分)
(2)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7分)
(3)非洲人1:3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4分)
27.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可由图形中地壳等厚度线数值的变化得出结论: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第(2)题,N地处于38米地壳等厚度线内,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原理,N处地壳厚度应大于38米.但要小于40米。结合图形比例尺较大的特点,可判断该地可能为山地。第(3)题.图中河流为长江、黄河.故形成河流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
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厚(1分) (2)38<N<40 A(3分)
(3)流水侵蚀搬运沉积(每空1分,共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