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画一条等温线,它的凸出方向和河流的流向一致
B.该地河流流经处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利于航运
C.该地的河流是放射状水系,并且形成瀑布
D.该地的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
24.若图中公路为到达山顶的公路,则其修建应大体 ( )
A.与等高线垂直 B.与等高线平行
C.沿河流修建 D.沿山脊线修建
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22-23题:
22.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读“2007-2008年世界主要灾害情况统计图”,回答19-21题:
19.四种主要灾害造成的灾情 ( )
A.2007年总损失中水灾最为严重 B.2008年总损失超过2007年
C.2008年海啸死亡人数接近2007年总和 D.2008年地震死亡人数是2007年的7倍
20.2008年5月印度洋海啸灾害具有损失小死亡多的特点,原因是 ( )
A.海啸影响地区农业落后,土地未开发 B.海啸影响地区城市稀少,经济发达
C.海啸影响地区港口发达,仓储用地多 D.海啸影响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欠发达
21.2008年我国死亡率明显上升,最主要与哪种灾害有关 ( )
A.四川汶川地震 B.寒潮 C.2008年春节南方雪灾 D.7月份台风“凤凰”影响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200 000),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两个不同季节的水位,(单位:m),回答17-18题:
17.图中a、b水位差可能是 ( )
A.0.9 m B.1.2 m C.1.4m D.1.5 m
18.春季时a、b等值线之间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洪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震灾害
2008年世界石油价格总体趋势不断攀升,各地“油荒”大有蔓延之势。对社会许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4-16题:
|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 000美元) |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
美国 |
8.96 |
0.27 |
0.36 |
英国 |
4.24 |
0.18 |
0.24 |
法国 |
4.37 |
0.17 |
0.27 |
德国 |
4.29 |
0.16 |
0.23 |
意大利 |
3.50 |
0.17 |
0.23 |
日本 |
4.31 |
0.13 |
0.22 |
14.表中反映出 ( )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15.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
A.广开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16.世界性“油荒”影响到的现象有 ( )
①粮食涨价 ②小排量环保型汽车销量增加
③“生物油” 企业发展较快 ④我国水土流失现象15益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12-13题:
12.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13.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11.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 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10.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
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 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8题:
年代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 560 |
2 100 |
24 600 |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 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于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态环境
8.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 )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