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海上箭头朝上,空中箭头朝左,陆地箭头朝下,地表径流的箭头应沿长江画 夏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因此这一时期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2)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过度捕捞使鱼类数量减少 采取休渔政策使鱼类数量得到恢复 (3)B岛是崇明岛,该岛是由长江带来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近年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主要是由于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使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另外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三峡水库形成,使长江水流平稳,挟带泥沙的数量减少。 (4)C城为扬州,历史上由于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航道交汇处,大运河和长江是我国重要运输通道,这里运输繁忙,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形成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由于大运河淤塞,以及铁路及海上交通的发展,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被其他城市所取代,近代该城经济发展缓慢。(5)该处园林是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的规模小,布局精巧,建筑色彩素淡,以黑色为主色调,既适合园主人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江南水乡风光、湿润气候融为一体。
25.(1)黄河 长江;(2)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而少;淮河没有天然入海
口;(3)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4)B; (5)BCE
24.(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大于 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2)C (3)柴达木盆地 该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位于祁连山西侧);且该处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若柴达木盆地判断错误,则判断理由不得分)(4)地势平坦: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热充足;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23.(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2)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作
用。(3)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有两个,即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原因有:“三
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
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4)“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省境风,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地
区有较长的边境线,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较优越等。(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
原,其主要特征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走立体农业之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或发展特色农业。
22.(1)畜牧业 林业 (2)灌溉水源、地形坡度大 (3)春小麦 甜莱 (4)有肥沃的火山岩风化土
21.(1)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山东。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雨多 (3)四川。处于川西山地迎风坡,多降水,多云雾 (4)渭河谷地(关中盆地) 汾河谷地 海拔低,气温高所致
下图为60°N一段纬线,E地以西为海,据此回答9-14题。
9.有关E地以西濒临海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 盐度最低 ②仅有一狭窄天然水道与外海相通
③至少有五个国家濒临该海 ④此海沿岸地区均属温带海洋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F地附近山脉是
A.亚平宁山脉 B.大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 D.喀尔巴阡山
11.I地以南濒临的边缘海是
A.日本海 B.挪威海 C.白令海峡 D.鄂霍次克海
12.对I地所在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该国缺失地中海气候
③该国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
④东部濒临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H地所在国传统上属欧洲是因为
①该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欧洲 ②该国经济中心在欧洲
③该国国土中欧洲部分所占面积大 ④该国首都在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H国首都道路网呈
A.方格状 B.环状
C.方格--环行--放射状 D、环行--放射状
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判断15-20。
15.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地面下沉 D.海水倒灌
16.有关该图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南纬11°-39°之间,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热带沙漠面积为世界之冠。
②东北部海岸外侧的大堡礁,平常多出露海面,是海上交通的严
重障碍
③大自流盆地内的井水一般不宜作牲畜饮水,只宜用来灌溉农田
④降水量的分布,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
物带也呈半环状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该国所处的大洲,岛屿众多,类型多样,下列各岛不属于该洲的是
A.塔斯马尼亚岛 B.夏威夷群岛 C.斐济岛 D.爪哇岛
18.该国热带草原景观各部分的主要成因、特征是
① 北部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②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③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 ④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该国各学校放暑假应在
A.7月 B.9月 C.1月 D.4月
20.图中D、E、F、C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D B.E C.F D.C
21.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A位于 山脉的东坡,1°C-20°C等温线在A处向北凸的原因是 。
(2)B位于 省,800mm年等降水量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是
(3)C位于 省,C处年太阳辐射(单位:千卡/cm2)低的原因是
(4)D位于 地形区,E位于 地区,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是
22.分析下列的“地形和土壤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A ;B 。
(2)耕作业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A ;B 。
(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D ;E 。
(4)C处有玉米种植,且产量较高,主要的影响因素
是
。
23.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
(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
作用形式。
(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
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
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24.读图 “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 的分
布规律。甲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④⑤
(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4)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25、读“淮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1)图上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
(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 。
(3)2003年6-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
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和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4)导致淮河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毁林开荒 B.黄河南泛滥入淮
C.下游填湖造田 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5)2003年淮河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但与1991年相比,受灾程度大大减轻,可谓“大水小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多项) 。
A.南水北调工程 B.增加入海水道
C.新修水利工程发挥效益 D.近几年持续干旱
E.全球定位系统预警准确
26.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并将人类能够影响的环节在图上标出。
图中的水循环最强烈发生在_____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主要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岛近年来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试分析原因。
(4)c为我国古城扬州。联系所学知识,分析C城兴衰的原因。
(5)与我国北方园林比D处园林景观有何特色并简要评价。
[能力训练答案]
1、 D 2、C 3、D 4、C 5、D 6、C 7、D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16、D 17、D 18、D 19、C 20、A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5--8题。
|
|
5.综合二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8.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农业科技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