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6161  386169  386175  386179  386185  386187  386191  386197  386199  386205  386211  386215  386217  386221  386227  386229  386235  386239  386241  386245  386247  386251  386253  386255  386256  386257  386259  386260  386261  386263  386265  386269  386271  386275  386277  386281  386287  386289  386295  386299  386301  386305  386311  386317  386319  386325  386329  386331  386337  386341  386347  386355  447090 

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分析某地整体性时,要以气候为核心,尽量分析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1:黄土高原整体性,先分析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地区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地区发育了温带草原。降水较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水侵蚀强烈。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了植被,导致流水侵蚀加剧,地表变得沟壑纵横。

例2: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点拨:植被能够滞留地表水,并通过下渗作用,削弱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所以植被覆盖良好地区,大雨过后一段时间内,流量才增大,并且洪峰流量下降,地表径流最大和最小值差值缩小。

例3:下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地下径流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坡度  B.植被覆盖率C.降水强度 D.地面反射率

答案:D 点拨:不同坡度地表径流速度不同,下渗量不同,地下径流不同;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地表径流流速和下渗量,从而影响地下径流;不同降水强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不同;地面反射率不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是

A.丙>甲>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答案:C 点拨:地表保护程度好,植被覆盖率高,大量截留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地表径流变化比较平缓,表现为不同降雨量情况下,径流量变化不大。

例4: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例5:分析世界主要沙漠的成因: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试题详情

6、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分类: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农业地域类型分为三类:

①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居农业。

②传统农业,包括: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③现代农业,包括: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

(2)三种地域类型区分:

原始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落后,不定居,没有村落。传统农业属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用畜力和生产工具,定居形成村落。现代农业属于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地域类型举例:

①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如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等地区。农业生产为“刀耕火种”。

②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温带季风区、亚热带干旱山地,亚洲南部干旱山区等地。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

③传统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和沿海地区。这里的主要区位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形,劳动力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

④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经营方式为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该种农业的优点是,两种生产方式混合不仅对市场的适应性强,保证农民收入稳定,而且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地中海气候区发展的是小麦和牧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有密切关系。

例题1:(2007全国文综卷I)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答案:A点拨:简易阳光房即简易温室,温室里的地面辐射绝大多数被温室内的空气吸收,因而温室内的气温比室外高,温室改造的是热量条件。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答案:C点拨:海拔4900米处的地温很低,因而蔬菜仍不能生长。架上的盆栽离地面较高,受地温影响较小,盆中的蔬菜才能生长。

例题2:(2007北京文综卷)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答案:B 点拨:①表示饲料供给养殖业,②表示种植业产品供给农户,③表示种植业的产品供给食品加工,④表示养殖业产品外运。

(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答案:D 点拨:图中反映了同时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属于混合农业。

例题3:(2005全国文综卷Ⅱ)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点拨:图中反映了在运输距离是零的情况下,X的收益最大,Y次之,Z最小,根据资料得知,运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甲、乙、丙的收益分别是400元、600元、800元,因此对应关系就是X对丙,Y对乙,Z对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值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B.F、G    C.E、H     D.F、H

答案:C点拨:三种农作物的种植界限就是根据收益的最大化而决定的,0E间x代表作物收益最大,而EH间Y代表作物收益最大,故应以 E、H为界。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答案:A 点拨:资料给出了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而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又是确定的,则收益的变化仅与运费有关,单位面积作物Z的收益=400-运费,由于Z作物最高收益的位置距离城市市场最远,说明运费最低。

例题4: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答案:C 点拨:①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应为水稻,②主要种植在暖温带的河南省,应为小麦,③最主要的种植区在吉林省,其次在河南省,应为玉米。

(2)M省可能是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答案:B 点拨:M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该地应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季风区,故正确答案为B。山西和甘肃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谷子等,广东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例题5: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小),其影响因素是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答案:(1)小  地形(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点拨:(1)从A处做一条纬线,看该纬线与等值线交叉处的数值分布状况,从图可以看出,从A向东西两侧,气温年较差数值逐渐增大,说明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成因的分析思路要看同纬度的地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A处是大兴安岭山脉经过的地区,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取决于纬度即太阳辐射,同纬度地区东西温度差别不大,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山区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两侧,故地形因素是影响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冬季南北温差大,总结起来,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3)B地区位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商品粮基地只有江淮地区,这里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优势区位因素是水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因素是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位于我国最东北地区,为三江平原,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优势区位因素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不利条件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表现为农作物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练习1:分析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1)-(3)题。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1)该乡淡水养殖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①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②能源充足

③原料充足④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点拨:淡水养殖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湖南地表水多,河流湖泊多,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

(2)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点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效益,环境的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还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旅游和工业发展。

(3)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点拨:农村不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应适度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应该鼓励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应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练习2:山东省是全国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聚集,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流入,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里将第七次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结合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寿光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

(2)简要说明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答案:(1)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利于蔬菜种植;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发达、北方冬季市场广阔、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劳动力等

(2)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引进品种,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练习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地理事物的集中分布地区。表达正确的是(    )

A.①早期城市,②现代城市,③现代谷物农业,④水稻种植业

B.①水稻种植业,②现代谷物农业,③现代城市,④早期城市

C.①现代谷物农业,②水稻种植业,③早期城市,④现代城市

D.①水稻种植业,②早期城市,③现代城市,④现代谷物农业

答案:B 点拨: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和美国东南部,现代谷物农业集中在美国、阿根廷、欧洲、我国东北,现代城市集中在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早期城市集中在最早人类文明发祥地,以灌溉农业为基础。

练习4: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幅图,回答(1)-(3)题。

(1)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    D.土壤、热量

答案:D 点拨:甲图中②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红壤,酸性比较强,需要改良;乙图中⑧区位于美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比较差。

(2)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耕地面积广,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②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劳动生产率高

C.③区地处内陆,为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

D.④区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

答案:A 点拨:长江以南地区,靠传统经验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③区地处内陆,属于山地牧场;④区位于四川盆地附近,属于一般种植业,只有青藏高原农业才分布在河谷地区。

(3)乙图中与甲图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最相似的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答案:D 点拨:甲图③区属于山地畜牧业,美国西部广阔山地,气候比较干旱,畜牧业比较发达。

练习5: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据此回答(1)-(2)题。

(1)发展观光农业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便捷的交通 ④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点拨:观光农业除了当地具有农业特色外,还要有便利交通,利于游客进入,附近要有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

(2)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是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范围,调整产业结构 ②避免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扩大市场范围 ④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点拨:观光农业需要发展相关服务部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游客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利于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观光农业目的不是直接销售农业产品,而是通过农业来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练习6: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两方面,简述A、B形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简述其主要优点。

(4)说明该地区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答案:(1)大气环流条件:A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B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下垫面状况:A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使降水减少;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

(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3)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  市场,饲料供应。

练习7: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农业生产特点是

人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答案:B 点拨:图中显示不图地区对同一种农作物适宜程度不同,即不同地区适宜种植不同农作物,所以,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农业生产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答案:B 点拨:该水果最适宜种植在南部沿海地区,这里自然条件是热量条件好,①地区比同纬度地区适宜种植该作物,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好于同纬度地区。

练习8: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表4)(单位:元/吨)

时间
2007年7月
2007年9月
2007年11月
2008年1月
价格
1460.73
1523.57
1516.72
1543.82

(1)图甲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             

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C.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为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1955-1963年(只要包括1956-1961即可)  1996-2004年(只要包括1999-2003即可)  C D

(2)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逐年增加  市场需求量大;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国家的惠农政策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护耕地;控制人口数量;兴修水利;加强农业管理和服务等。

练习9:读我国葡萄种植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葡萄适生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的耐寒能力比较强

B.适合在有灌溉水源、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C.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生长

D.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甜度

答案:B 点拨:图中葡萄主要产地在西北干旱地区、环渤海地区、云南等地,这些地区共同条件是地势较高,光照充足。

(2)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该地发展葡萄酒酿造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能源基地  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A 点拨:渤海湾沿岸是我国主要葡萄产地。

练习10: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F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请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试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1)气候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性水源充足。

(4)春季  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农业需水量大

(5)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热量相对不足。

练习11: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3)题。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劳动力   B.水源   C.市场  D.农业科技

答案:B 点拨:该国家沙漠面积广大,说明降水少,水源缺乏。

(2)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   B.不合理的灌溉  C.种植业发达  D.围海造田

答案:B 点拨:干旱地区如果灌溉不合理,地下水蒸发导致盐份在地表积聚。

(3)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耕作经验

答案:C 点拨:通过人口、民族、国土特征,可以判断该国家为以色列,由于有先进的农业灌溉措施,使种植业得以发展。

练习12:下图为我国某省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区位优势是

A.气候   B.市场  C.劳力   D.土壤  

答案:A 点拨:乙省为我国陕西省,以秦岭为界,南部为山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气候。

(2)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分布于此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宗教   C.气候    D.地形

答案:D 点拨:a是西安市,位于渭河平原上。

练习13: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答案:A点拨:A河流为渭河,B为汉水,中间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水田和旱地分界等。

(2)影响A、B两地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C点拨: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不同,即水热条件不同。

练习14: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  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   地区。

(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   平原和  平原,扩大到 

(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答案:(1)西北(北方)   北方(西北)   (2)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三江(松嫩)   松嫩(三江)   东北平原  (3)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海近,降水丰富;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相互协作条件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练习15:读下图,回答(1)-(2)题。

(1)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稻作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D.现代混合农业

答案:C点拨:M区域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北部,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现代农业。

(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A点拨:美国现代旱作谷物农业产量大,产品供应世界市场。

练习16: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两地农业生产特点。

(2)乙图中,c、d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

(4)说出b地农业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甲为传统稻作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机械化程度地,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乙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2)小麦,玉米(3)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4)自然因素:地形比较平坦,高温多雨的气候,灌溉水源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

练习17: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气候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1)-(2)题。

(1)关于四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终年高温多雨

B.②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③地是美国的小麦带

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D点拨:①地位于赤道地区,且位于马来群岛,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位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地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美国的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④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商品粮基地。

(2)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答案:C点拨:美国农业属于家庭经营,但中国东北属于国家经营的农场,两地都是集中的集约性经营,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高。

练习18:读“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回答(1)-(2)题。

(1)阶段I中的农产品产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距城市近   B.气候优越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答案:A点拨:甲和乙两个城市需要的产品都在本地生产,说明影响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城市市场。

(2)阶段Ⅱ中的农产品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答案:C点拨:此时甲地已经不再本地生产,说明交通运输扩大了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

试题详情

5、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因素方法:

综合分析影响该农业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有则分析,没有则不必要分析,并且指出哪个是主导因素。

试题详情

4、我国商品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和塘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试题详情

3、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试题详情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实例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
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试题详情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3)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例1:分析西藏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

有利条件是地势高造成的光照充足,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不利自然条件是气温低,热量不足,加上地势不平坦,降水少。

例2: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丘陵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③红壤。

例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例4: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自然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试题详情

22.(本小题满分14分)

ab为常数,:把平面上任意一点(ab)映射为函数

  (1)证明:不存在两个不同点对应于同一个函数;

  (2)证明:当,这里t为常数;

  (3)对于属于M的一个固定值,得,在映射F的作用下,M1作为象,求其原象,并说明它是什么图象.

试题详情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

求A、B、C的大小。

试题详情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⑴求f(x)的最小正周期;

    ⑵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⑶函数f(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才能使其对应的函数成为奇函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