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6415  386423  386429  386433  386439  386441  386445  386451  386453  386459  386465  386469  386471  386475  386481  386483  386489  386493  386495  386499  386501  386505  386507  386509  386510  386511  386513  386514  386515  386517  386519  386523  386525  386529  386531  386535  386541  386543  386549  386553  386555  386559  386565  386571  386573  386579  386583  386585  386591  386595  386601  386609  447090 

4.(2006年广东,9)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储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答案  D 

解析  植物性食品并不是都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如玉米中的蛋白质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的蛋白质缺少赖氨酸;儿童处于生长时期,需要的蛋白质多,病愈者因为生病过程进食较少,也会造成蛋白质的缺乏,所以二者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人体内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二--对照原则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蛋白质经过消化形成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可发生脱氨基作用,使氨基酸的数量减少,从而使营养价值降低。脱氨基形成的含氮部分可转变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请设计实验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探究问题: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提出假设:                                          。 

(2)实验设计:用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饲喂动物,检测15N的去向。 

(3)实验实施 

①选材对照:选择生长状态、体形大小等基本一致的小鼠,饥饿12 h使其呈空腹状态,等量分为A、B两组。 

②饲喂:A组饲喂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B组                            。 

③检测:                                             。 

(4)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尿液中15N含量A组比B组多,说明                               。 

②                                                。 

③                                                。

答案  (1)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 

(3)②在饲喂的含15N标记的蛋白质液中添加淀粉等糖类 

③几小时后检测两组小鼠排出尿液中15N的含量 

(4)①蛋白质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空腹喝牛奶营养有损失 

②尿液中15N含量A组等于B组,说明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属于正常情况,与空腹无关 

③尿液中15N含量A组比B组少,不能说明发生的脱氨基作用与空腹有关 

解析  (1)该实验要求探究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由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当机体内糖类、脂肪缺乏时,分解蛋白质释放能量,暂缓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因此可提出肯定性实验假设: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脱氨基作用。 

(2)蛋白质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标志性元素是N,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牛奶中蛋白质,检测N的去向,明确蛋白质是否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3)实验选材时应选用生长状况、体形大小一致的实验动物以减少因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实验误差。实验中单一变量应是实验动物体内供能物质的有无,所以实验中用标记的蛋白质和淀粉等糖类混合饲喂,与只用标记蛋白质饲喂形成对照,应检测实验动物尿液中的放射性。 

(4)探究实验结果预测应全面,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预测出来并得出相应结论。

变式训练 

(2008年黄冈模拟)给绿色植物施加含15N的氮肥,羊吃了绿色植物后,在尿液中检测出15N。下列有关15N的转移途径,不正确的是                                      (   )

A. 15N(15NH4+或15NO3-)经主动运输到根细胞内部

B.经同化作用15N转变成葡萄糖、淀粉,最后转化成植物蛋白 

C.羊吃进植物蛋白,经代谢后,在细胞内15N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D.羊体内部分组织蛋白质可分解产生尿素等,含15N的尿素经肾脏排出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淀粉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可能含15N。

试题详情

3.(2007年江苏,4)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营养物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过于单一 

B.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摄入的多少无关 

C.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及时补充糖含量多的食物来缓解 

D.大病初愈者适宜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答案  B 

解析  肝脏功能和利用脂肪的能力减退,或脂肪的代谢产物脂肪酸分泌或排泄发生障碍,使肝内脂肪越积越多,便能形成脂肪肝,与脂肪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试题详情

2.(2007年四川理综,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储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  B 

解析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氨基酸不能储存;肾上腺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肌肉细胞内的糖元不能再直接转变为血糖;三大物质的代谢关系密切,糖类代谢强度高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少。

试题详情

1.(2008年北京理综,1)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 

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答案  C 

解析  糖类、脂质和氨基酸的非含氮部分可以相互转化;在饥饿情况下,如果肝糖元不能及时分解可出现低血糖症状;肌糖元能够为肌肉运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在肌细胞内直接分解,不再转化为血糖。

试题详情

8.有关人体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②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人体细胞获得 

③糖与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④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化而来,每天都需要食物来补充 

⑤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只有排尿这一条途径 

⑥蛋白质、脂肪、糖的体内代谢产物都是水、CO2、尿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  B

脂质代谢 

[例1](2008年南通调研)下图为人体内脂质代谢示意图,①~⑧表示代谢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        (填序号)。 

(2)能通过⑥过程合成类固醇激素的主要内分泌腺是                         , 

其合成直接受          分泌的           激素影响。 

(3)⑧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4)过度蓄积脂肪导致肥胖。肥胖的直接原因是图中代谢途径存在着                  的量变关系(用数学式表示)。许多人借助于药物减肥,一种称为二硝基酚的减肥药物,它的作用是使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增加,阻止ATP合成,从而使人的体重减轻。请你对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答案 (1)③  (2)性腺  垂体  促性腺  (3)线粒体 

(4)①+②>④+⑥+⑦  这种药物由于使人体ATP的合成受阻,会影响人体内正常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对人体不安全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结合脂质的代谢过程,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同时围绕药物减肥的话题,特别对药物安全性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

三大物质代谢及其转化关系

[例2](2007年上海高考)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大部分先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                  。 

(2)物质E是           ,物质F是          ,物质G是         。 

(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需要消耗氧气的是         。 

(4)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层细胞膜。 

(5)在消化道中,淀粉变为物质B,需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       酶的催化分解。 

(6)肌糖元的功能是       。 

(7)人体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途径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分解、糖类等物质的转变和         。

答案  (1)毛细淋巴管  (2)乳酸  尿素  糖类、脂肪 

(3)②  ④  ②  (4)7  (5)胰、肠麦芽糖

(6)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备,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

(7)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解析  分析图可知:A为甘油和脂肪酸,B为葡萄糖,C为氨基酸,D为甘油,E为乳酸,F为尿素,G为糖类和脂肪;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③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乳酸),④过程为细胞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食物经消化后转变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绝大部分脂质物质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被毛细血管吸收;脂质物质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其中,甘油有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参加上述的呼吸过程。脂肪酸可以生成乙酰辅酶A,参加呼吸过程。小肠内葡萄糖首先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然后先后进出2次血管,经过4层膜,最后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合计7层膜。

试题详情

7.(2007年天津理综,2)下列关于动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正常情况下,肝脏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肌肉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C.糖类分解时可以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D.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可以合成为脂肪

答案  C 

解析  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密切相关,但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因而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试题详情

3.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供能顺序不同: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当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氧化分解供能;当糖类和脂肪都供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

试题详情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类充足,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另外人体不能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

试题详情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糖类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例如丙酮酸),经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相对应的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和脂质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才能进行转化。要注意理解物质转化过程中的生理过程。

试题详情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来源
都有三个来源:食物的消化吸收;物质转化;自身体内物质分解或转化
代谢
均可合成、分解、转化
功能
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条件
代谢过程均需酶参与



①储存:糖、脂肪能储存,蛋白质不能
②代谢终产物:共有终产物为CO2、H2O,蛋白质代谢特有产物为尿素 
③能源物质地位:糖类是主要的能源质,脂肪是体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
一种能源物质

深化拓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