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6417  386425  386431  386435  386441  386443  386447  386453  386455  386461  386467  386471  386473  386477  386483  386485  386491  386495  386497  386501  386503  386507  386509  386511  386512  386513  386515  386516  386517  386519  386521  386525  386527  386531  386533  386537  386543  386545  386551  386555  386557  386561  386567  386573  386575  386581  386585  386587  386593  386597  386603  386611  447090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08广东卷·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可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做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将与养殖业争夺饲料;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这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试题详情

3.(08江苏卷·34)选做题(6分)

B题:下面是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工作,请分析回答问题。

⑴进行小鼠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在光控周期下(光照14h,黑暗10h)饲养成年雌鼠,并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       。然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       。再在37℃、5%CO2条件下,精卵共同作用4h,冲洗后继续培养。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变化,第5天可以看到胚胎发生收缩,细胞间隙扩大,接着胚胎内部出现裂隙,这是胚胎期开始的标志。

⑵如果体外受精后,在精核和卵核融合之前,用微型吸管吸除雄核,再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处理后的受精卵可发育成小鼠。这种方法在动物新品种选育中的显著优点是      

⑶如果将小鼠甲的体细胞核移入小鼠乙的去核卵细胞中,由重组细胞发育成小鼠丙,则小鼠丙的基因来源于      

⑷如果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则外源基因可能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请分析因外源基因插入导致受精卵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          。

答案:B⑴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  使精子获能  囊胚

⑵容易获得纯合子并缩短育种时间

⑶小鼠甲(体细胞)核基因和小鼠乙(卵细胞)的细胞质基因

⑷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胚胎移植、体外受精、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胚胎移植时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的目的是促进排卵;体外受精时精子必须先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作用;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市胚胎内部形成裂隙,进而形成囊胚腔。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以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形成纯合子,由此推知细胞松弛素B的作用是使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因此也具有易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由于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甲,故其含有甲的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则来自于乙的卵细胞。由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当外源基因插入了某些基因内部时,此基因结构被破坏,所控制的性状就可能无法表达而导致生物体死亡。

试题详情

2.(08江苏卷·6)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

解析:据题图可知:a 表示干细胞生成干细胞,即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干细胞通过b、c生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选择性表达,故三条途径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不同的;细胞分化形成的是各种组织,还不能构成器官。

试题详情

1.(08山东卷·4)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C、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新颖,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及干细胞等相关知识。干细胞具有有丝分裂和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能力。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在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永久性、不可恢复的变化--分化。由此可知: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没有基因的丢失而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B和D选项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功能上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5.(08北京卷·29)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     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      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植物细胞具有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      做临时装片,用     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答案:29(18分)(1)生殖 杂交(有性生殖) 全能性

(2)根尖(茎尖) 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  有丝分裂中期

(3)19 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染色体变异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而简单,包括生殖隔离、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及多倍体育种等知识。组织答案是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紧扣生物学的基本术语或课本中的结论性语句等。相关知识如下:

白菜与甘蓝是两个物种,两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杂交,植物离体细胞或组织培养获得新个体,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受精后的白菜雌蕊培养成的“白菜-甘蓝”,其染色体数目为10+9即19,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会联会、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故不可育。若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常采用植物的分生组织,如根的分生区、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等做实验材料,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碱性燃料)来使染色体着色,有利于观察。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可见,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试题详情

4.(08宁夏卷·38)(15分)(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⑴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     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   ,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  

⑵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      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    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     ,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    。

⑶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     

⑷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   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⑸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   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   的活性降低,细胞的     速率降低。

⑹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    进行攻击。

答案:38.⑴相互接触  接触抑制   单层(或一层)  胰蛋白酶

⑵衰老甚至死亡  不死性   降低   减少

⑶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

⑷中   ⑸冷冻(或超低温、液氮)   酶   新陈代谢     ⑹抗原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在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中,细胞因相互接触而出现接触抑制并有贴壁现象,可用胰蛋白酶将贴壁细胞分离下来。随着细胞培养传代次数的增多,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而衰老死亡,只有少数细胞仍保留有分裂能力,这少数的细胞具有癌细胞的特征,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罩性下降。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染料分子不能使活细胞着色。温度能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故可低温保存培养的细胞。

试题详情

3.(08江苏卷·25)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共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答案:ABCD

解析:据题图可知,污染率与培养基灭菌的时间、培养基pH以及培养温度并没有规律性关系;二离体组织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因此可得出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离体组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