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数列 中, ,且时,有 = , 则 ( )
A. B. C. D.
6.设若 的最小值为 ( )
A.8 B. 4 C.1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若 ,则下列不等式:
中正确的是 ( )
A.(1)(2) B.(2)(3) C.(1)(3) D.(3)(4)
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
A.63 B.45 C.36 D.27
2.已知sin( )=,则cos( )的值为 ( )
A. B.- C. D.-
1.已知,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B. C. D.
年级200 至200 学年度 学期第 周 教学时数: 教师:
表达交流 三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点文采
第一板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描摹月光自上而下地洒落,轻柔而流动。
浮--描摹月光自下而上缓缓升起,又慢慢地泛开来,弥满荷塘。
洗笼化静景为动景,传神地描摹了月光匀润轻柔缥缈的朦胧美。
动形叠写形声色,特征鲜明音韵谐。
小结:追求文采的第一步就是善于选用能绘声、绘色、绘态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求其穷形尽相,写人叙事,求其惟妙惟肖,抒情言志,求其情理畅达。
动词使用--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可感。(泻、浮、洗、笼)
形容词--抓住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贴切生动。静静、薄薄、青、轻。
第二板块: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A、怎么了,你?B、你怎么了。
主谓倒置,把女人对水生的关切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了。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一个问句,三个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憎恶之情。如同当面指斥,(使敌人处于被告地位)用第二人称,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再一反问,答在其中:你们杀死李先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激发了听众强烈的共鸣。
长短整散陈问叹,常式变式尽其妙。
小结:追求文采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是否相间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之美,还可以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被动句,表达出丰富的语气、情感。
第三板块:
人生就是一场戏,而母亲的戏和我的戏都是独角戏。母亲的剧本有我,但我却放弃了演绎的机会;我的剧本中也有母亲,而我却拒绝让母亲演出。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比喻--形象美
排比--气势美
引用--哲理美
设问--波澜美
尊师重教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反问--阳刚美
对偶--音节美
反语--讽刺美
比夸拟引更生动,排偶反复情势浓。
小结: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入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
第四板块:
沉舟侧畔千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占便宜的代价最昂贵。--格言
人与幸福就好像猫与它的尾巴。当猫拼命追逐它的尾巴时,尾巴总是跑得比它快,当猫决定一直向前走时,尾巴总会紧紧跟着它。--手机短信
愚蠢的人总是把重要的事推到最后,而智者,一开始就做着重要的事。--摘自刘猛同学周记
人生的定位,需要自己去摸索;人生的价值,需要自己去创造。--摘自谢元慧同学周记
抽象情理变形象,感悟生活哲理传。
小结:使一篇文章的语言有意蕴的方法很多,比如引用名言,蕴含哲思,巧设悬念,字词巧
总结:
动形叠写形声色,
特征鲜明音韵谐。
长短整散陈问叹,
常式变式尽其妙。
比夸拟引更生动,
排偶反复情势浓。
抽象情理变形象,
感悟生活哲理传。
布置作文:
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心中产生了共鸣;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而让人们感动的,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个场景;有时是因为一部书;有时是因为一幅画;有时是因为一首歌;还有时是因为一句话……
请围绕“感动”这个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六板块:
师结语:灵活运用,用心感悟,就会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作佳境。
3、教师给出解释说明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上述练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