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6662  386670  386676  386680  386686  386688  386692  386698  386700  386706  386712  386716  386718  386722  386728  386730  386736  386740  386742  386746  386748  386752  386754  386756  386757  386758  386760  386761  386762  386764  386766  386770  386772  386776  386778  386782  386788  386790  386796  386800  386802  386806  386812  386818  386820  386826  386830  386832  386838  386842  386848  386856  447090 

8.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等等,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1=_____m/s,在2与3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2=______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运动。

 

试题详情

7. 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增大到某一个数值后,接着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速度v变化情况的是图3中的(   )

试题详情

6.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大小为0.6m/s2。此物体在任意1s内的

A.速度变化大小一定为0.6m/s       B.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m/s

C.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小0.6m/s   D.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6倍

试题详情

5.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块重400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该人用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人拉绳的力是200N     B.人拉绳的力是100N

C.人的脚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右  D.人脚与木块间的摩擦力为120 N

试题详情

4.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试题详情

3.一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为30m/s,当它位移为25m时,经历时间为 (  )

A.  1s       B.  2s     C.  3s       D.  5s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变小到零,则在滑动过程中(   )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再减小,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试题详情

1.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

合外力不断减小

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Ⅰ、Ⅱ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 v2)/2

试题详情

(四)、比较排除。作题时,选用的词与语言环境一定要做到“意义有联系,情境相一致,功能很恰当”。如:1999年高考题,“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祛除、驱除)”“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祟等),“驱除”指赶走、除掉。从句子看,宾语是“疾病”,而且是“端午节”的“习俗”,空缺处应填动词,谓语,所以用“祛除”。再如:2003年北京高考题,“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牟取、谋取)”“牟取”意思是谋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意思是设法取得,中性词。从语境看,“不法商人制假泛假”是贬义,“暴利”是利益,所以,应该用“牟取”。又如:2004年高考题,“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退化、蜕化)”“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蜕化”本义指虫类蜕皮,比喻人腐化堕落。从句子看,“白山羊绒”是物质,所以应该用“退化”。

要想正确地运用实词,首先,非得积累大量的实词并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不可,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想把实词全部运用得正确只能是空中楼阁;其次,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作必要的分析,既能够对词义加以辨析,又能够对语境的各方面加以分析,并做到透彻明白。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把实词运用得好。

试题详情

(三)、分析语境。对语言环境,不能仅看为静态的,要作动态的分析。如:“漂亮”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词性、感情色彩均不同,例如:①她很漂亮;②他一个漂亮的动作,球就进了网;③阿Q的小辫子不时摆几摆,简直漂亮极了。其中①为“好看、美观”;②为“出色”;③为“好看”,但含贬义。

所以,分析语境就是要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语义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谦敬色彩、搭配、词性、句子成分等,作出全面的动态分析。如:1999年高考题,“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篡改、窜改)”这个句子,宾语是“历史”,空缺出应为谓语,动词,从“妄图”看,是一个贬义色彩的语境,据此选“篡改”,因为“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是贬义词;而“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是中性词。再如:2004年高考题,“XX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   和管理工作。(接收、接洽)”这句话,从“已被我们收购”考虑,应该用“接收”,它有三个意思:①收受;②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③接纳;而“接洽”则是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用“接洽”不合“已”“收购”这一语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