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右图是一生物学科兴趣小组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而设计的对照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试管1内装的是清水和淀
粉糊,试管2内装的是唾液和淀粉糊。烧杯内水的温度应设置
为多少时,才有利于唾液里的淀粉酶发挥最好的消化作用
A.10℃ B.27℃ C.37℃ D.47℃
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在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各放进一块馒头,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对照实验。依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这个对照实验设计中有一项应修改为
塑料袋 |
塑料袋口 |
环境湿度 |
环境温度 |
甲 |
结扎袋口 |
干燥 |
温暖 |
乙 |
结扎袋口 |
潮湿 |
低温 |
A.甲塑料袋不扎口
B.甲塑料袋的环境也应潮湿
C.甲塑料袋也应放在低温的环境中
D.乙塑料袋也应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27.如图15所示是一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已知重物质量m=50kg,电源电压U=110V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4Ω,不计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某一速度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I=5A(g=10N/kg)。求:
(1)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IU=5A×110V=550W
(2)电动机线圈电阻R的发热功率;P热=I2R=100W
(3)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因能量守恒,电动机对重物做的功的功率为:
P有用= P出-P热=550W-100W=450W
又因为:P=W/t=Fh/t=F*vt/t=Fv,且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F=G=mg=50kg×10N/kg=500N,所以:
V=P有用/F=450W/500N=0.9m/s.
26.如图14所示,物体A的质量m =12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求:
(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的大小;因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F示=12N
(2)拉力F的大小;如图所示,作用在动滑轮轴上的拉力:F=2f=2×12N=24N
(3)物体A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W=FS=24N×0.1m/s×10s×1/2=12J
25.试简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13所示是飞机机翼模型,请简单解释飞机获得向上升力的原因。
答:因为飞机机翼切面上方凸起、下方较平,空气流线被翼切面分成两部分,空气从机翼上方通过的距离较长,下方通过的距离短,因而使得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不同,所以使得机翼上下的压强也不同,即上部气压小,下部气压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方形成了压强差才使飞机有了升力
24.白炽灯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大家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几个问题:
(1)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通过灯丝做功将电能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2)白炽灯泡使用时间久后亮度比新买时暗,是由于灯丝受热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电阻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缘故。
(3)白炽灯泡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23.小周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他设计连接了如图11所示的实物连接图。
(1)请你依题中的实物连接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实验中,小周同学先将5Ω的电阻R接入电路,电路连接完全正确,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处,闭合开关S就直接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重复上述操作。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是没有保持电阻R的两端电压不变。
(3)小周同学发现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小周同学发现有一个小灯泡,于是用这个小灯泡替换20Ω的电阻后,继续进行实验。电表测得示数如图12所示,可知小灯泡的阻值是8 Ω。
物理量 实验次数 |
电阻R(Ω) |
电流I (A) |
1 |
5 |
0.48 |
2 |
10 |
0.24 |
3 |
20 |
0.12 |
22.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0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C D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