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南方 (2)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坏森林,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南 (4)夏季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活动需水量大。
4、(共10分)(1)有独特的“四绝”,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附近有歙县、屯溪、九华山等景区,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2分) (2)观赏“怪石”须注意观赏位置和角度;观赏“云海”须选择合适的观赏时机。(2分) (3)地方经济欠发达。(2分)但景区地形陡,游览不便,黄山上无较为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承载量较小。(2分) (4)环境问题: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占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分)
3. (1)靠近中心城区少,远郊多(2分) (2)延长中心发展轴;建立了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发展卫星城(4分,每要点2分) (3)地价上升,生产成本增加;种植特色农产品的耕地面积减少;利于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投入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有利于树立特色农产品的品牌(6分,每要点2分) (4)ABC(3分)
2.(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 原因:我国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分) (2) 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2分)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分) (3)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等(4分) (4)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达,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3分)
1、(共11分)(1)自东向西(1分) 3℃到4.2℃之间 (3℃<T<4.2℃)(2分)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1分)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1分) (3)①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1分)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高度相近。(1分)
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1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1分)
5.读印度洋及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南方、北方、青藏地区中,酸雨现象较严重的是 地区。
(2)印度洋中许多低平岛屿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其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非洲北部沙漠化土地扩大的最主要趋势是向 (方向)发展。
(4)澳大利亚墨累河下游地区盐碱化严重,使得土壤退化。该现象最为严重的季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综合题模拟训练一答案
3.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是北京各区县特色农产品收入的分布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1)北京市各区县特色农产品地区分布的特点是 。
(2)分析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
(3)北京城市化发展对该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
(4)有利于发展该地特色农业措施正确的是( )(多选)
A.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种的发掘和筛选,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归类建档
B.优化本地特色农产品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C.大力发展生态型的特色农产品,使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D.进行豪华包装,提高产品价值
E.近郊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远郊发展养殖、蔬菜生产
2、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我国雨涝区的主要分布规律是 ,
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来看,形成此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解决B地区的主要措施有
。
(3)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至少答四点)
。
(4)图中C为湿润地区,但又时有干旱发生,试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 。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