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7108  387116  387122  387126  387132  387134  387138  387144  387146  387152  387158  387162  387164  387168  387174  387176  387182  387186  387188  387192  387194  387198  387200  387202  387203  387204  387206  387207  387208  387210  387212  387216  387218  387222  387224  387228  387234  387236  387242  387246  387248  387252  387258  387264  387266  387272  387276  387278  387284  387288  387294  387302  447090 

    (2009·浙江高考)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3-14题。

1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故选B。

答案:B

1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解析: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而采用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篮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无关,故选A。

答案:A

试题详情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1.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12.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

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地运动造成的。

答案:10.B 11.D 12.C

试题详情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解析: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答案:B

9.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

答案:A

试题详情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 )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答案:A

7.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 )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

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解析: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答案:C

试题详情

(2009·北京高考)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第4-5题。

4.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

答案:C

5.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解析: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答案:B

试题详情

3.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解析: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

试题详情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虽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共同面对这样的罪恶。我们应该去反思: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硝烟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

讲一个故事: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试题详情

3、时效性不强。

这就是标题为什么叫“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原因。

但它还是一篇新闻,只不过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大家分析一下一篇不是新闻的新闻为什么能获得大奖?

这是因为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让我们来欣赏它的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第一和结尾自然段景物的描写)、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试题详情

2、新闻报道贵在客观叙述,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贯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沉重、压抑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