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O%最大的氧化物:H2O (H2O2属于“过氧化物”一般不考虑它)
7、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元素:C 天然物质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化学式为:C)
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5、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 其次Cu、Al、Fe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气体是N2 ;在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O、Si、Al、Fe(前两种为非金属元素,后两种为金属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
2、水在4℃时密度最大(1g/厘米3),即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水结冰体积增大,水分子间间隔增大,密度减小。
1、结构最简单、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它的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一个氢离子就是一质子。
17.(PK重点线)读土地利用与城市地租图。
(1)从上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有 、 ,所以城市中心多为 区。
(2)地租水平递减率最小的是 ,所以郊区最适合发展第 产业。
(3)地租次高峰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高,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最大的城市群出现在 地区。
(5)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的发展,所以城市郊区化、城市化、逆城市化中最晚形成的趋势是 。
答案:(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商业
(2)工业用地 二
(3)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公路交通)
(4)低 长江三角洲
(5)生产力 逆城市化
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1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第(3)(4)题,材料2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