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7667  387675  387681  387685  387691  387693  387697  387703  387705  387711  387717  387721  387723  387727  387733  387735  387741  387745  387747  387751  387753  387757  387759  387761  387762  387763  387765  387766  387767  387769  387771  387775  387777  387781  387783  387787  387793  387795  387801  387805  387807  387811  387817  387823  387825  387831  387835  387837  387843  387847  387853  387861  447090 

9.“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设三公辅政皇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试题详情

8.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

   ①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④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7.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②形成“中朝”“外朝”体制

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④确定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5.以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分化事权为特点         ②以强干弱枝为原则

③直接目的是加强皇权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试题详情

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试题详情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试题详情

2.《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试题详情

1.《史书》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它最符合:        

   A.大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诸侯争霸

试题详情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 设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则

 ·················· 2分

∵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 6分

(2)

ⅰ)

ⅱ) ··········· 11分

 ··················· 12分

试题详情

21.(本小题满分12分)

(Ⅰ),由

  

   …………………………………6分

(Ⅱ)

     

=………………………………………………1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