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8283  388291  388297  388301  388307  388309  388313  388319  388321  388327  388333  388337  388339  388343  388349  388351  388357  388361  388363  388367  388369  388373  388375  388377  388378  388379  388381  388382  388383  388385  388387  388391  388393  388397  388399  388403  388409  388411  388417  388421  388423  388427  388433  388439  388441  388447  388451  388453  388459  388463  388469  388477  447090 

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据图回答14-15题。

14.《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解析: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短缺,这是核电厂多分布在该地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B

15.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          ( )

A.重金属           B.冷却水

C.粉尘废渣          D.放射性物质

解析:核电厂排放的冷却水会对沿海水域造成热污染。

答案:B

试题详情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

答案:D

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

答案:B

试题详情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

A.山东           B.江西

C.海南           D.甘肃

10.国家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被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工林发展的状况及目标。第9题,根据毛竹、杉木为亚热带主要树种推断出该省为江西省。第10题,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增加木材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是其直接目标。第11题,多种树种搭配,利用不同树种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来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9.B 10.C 11.D

试题详情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8.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流全年丰富,流量变化小,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多种因素导致雨林被严重破坏。

答案:7.C 8.C

试题详情

(2009·海南高考)读图,完成4-6题。

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图示区域的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使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4.D 5.B 6.B

试题详情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为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土流失问题。第1题,由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第2题,坡面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坡度变大,接受降雨的面积减少,侵蚀减弱。第3题,因②位于鱼鳞坑前,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树有利于鱼鳞坑的保护。

答案:1.C 2.D 3.B

试题详情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详情

4、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不太讲究修辞,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时传祥      时传祥精神

掏粪工、劳模     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人大代表、工贼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正直、敬业、实在    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正侧面描写   

呼唤人性回归

试题详情

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又为什么把他称为“精神高原”。

教师总结:“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寻找时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说的时传祥所具有的“正直、敬业”的精神。是因为一段历史正渐渐逝去,时传祥精神也被人淡忘。现代都市已经不再需要掏粪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总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与累与脏,更在于他的认真与敬业。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精神都不会过时。 

问题二: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

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

试题详情

2、 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接着谈自己对时传祥的看法.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