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8广东3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图一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见下表
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
1990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0年 |
东部地区 |
93.86 |
87.69 |
87.77 |
87.83 |
中部地区 |
3.87 |
9.25 |
9.38 |
9.17 |
西部地区 |
2.27 |
3.06 |
2.85 |
3.00 |
(1)图二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 ,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三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图表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 。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答案 (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
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47. (05上海12)黄淮海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 )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答案 C
46. (05上海6)下列国家中,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最有利的是 ( )
A.中国 B.印度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答案 B
45.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44.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
A.a、b B.b、a
C.b、c D.c、a
答案 B
43.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 )
A.N B.P C.Q D.R
答案 B
(05广东17-18)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44-45题。
42.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 )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1个单位重量的M1、M2
答案 D
41. (05上海10)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气候冷湿 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
答案 D
(05全国卷Ⅰ8-9)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
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右图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
42-43题。
(06四川10-11)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39-40题。
39.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 )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
答案 D
40. 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
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 )
A.L1点 B.L2点 C.L3点 D.L4点
答案 B
38.(06上海11)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
A.地域性 B.周期性 C.商品性 D.市场性
答案 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