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 D.油菜和花生
11.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
A.玉米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小麦 D.高粱和小麦
1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
解析: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我国东北地区
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
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而华
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可以一年两熟或两
年三熟。
答案:10.A 11.B 12.D
(2010·杭州质检)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回答7-9题。
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
|
垦殖指数(%)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大洋洲 |
2.0 |
6.0 |
1.31 |
1.84 |
拉丁美洲 |
4.3 |
6.8 |
0.53 |
0.30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7.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 )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制度对垦殖指数影响不大,垦殖指数较高的地区一般是指
地形相对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的地区。
答案:D
8.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垦历史悠久
C.机械化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解析:南美洲垦殖指数不高与其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有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垦殖
指数不高则与其中西部的干燥气候有关。因而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9.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B.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严重萎缩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解析:欧洲有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气候冬暖夏凉,缺乏农作物成熟的高
温期,因而该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的成本相对较高,受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期
欧洲农垦比例下降,而畜牧业比例明显上升。
答案:B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
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答案:A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
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答案:D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
一的选择。
答案:D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 D.谷子和大豆
解析:结合黑龙江垦区的自然条件及各选项可知春小麦和玉米是该区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B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
答案:C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说的是产业
结构调整。
答案:D
2.背诵全诗
1.解读课后习题
1.象征手法
2. 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三美
3.语言中和谐流畅的音节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 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③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小结: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1. 姑娘是谁?为什么是丁香姑娘,而不是玫瑰姑娘?(个性化解读)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明确:“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
明确:以丁香来比姑娘,具有哀婉、愁怨、凄凉又惆怅的特征。这些特征恰是《雨巷》“我”所期待的。就是这种可望不可即的求不得,才实实在在是一种哀愁。
但这首诗歌对戴望舒来说却更有一种隐痛在里面,是他生命的一种缺失。
当年戴望舒因通缉而藏匿在施蛰存的家中,并且因此结识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迅速得像陷入一种狂热的单恋中。他曾经写诗讲到“我是一个寂寞的夜行人,而却又是一个可怜的单恋者”。后以以自杀相威胁的时候两人才在一起。但绛年当时要比戴年轻的多,天真活泼、不谙世事,与戴望舒的忧郁内向性格截然相反,再加上戴望舒因天花而造成面部疤痕,使其有一种“自卑”的情结。他曾经为此在《山行》诗中写道: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
便感到我落月的悲哀
却似晓天云片
烦怨飘上我心来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