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8690  388698  388704  388708  388714  388716  388720  388726  388728  388734  388740  388744  388746  388750  388756  388758  388764  388768  388770  388774  388776  388780  388782  388784  388785  388786  388788  388789  388790  388792  388794  388798  388800  388804  388806  388810  388816  388818  388824  388828  388830  388834  388840  388846  388848  388854  388858  388860  388866  388870  388876  388884  447090 

15.“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试题详情

1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海国图志》  《孔子改制考》  《民报》   《新青年》

试题详情

13.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试题详情

1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从理论上论证了。(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试题详情

1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试题详情

10.康有为的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是(   )

A.“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B.“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

C.“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D.“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试题详情

9.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试题详情

8.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试题详情

7.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题详情

6.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化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开始进入近代天皇制时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